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华盛顿全“新”开场

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当地时间10日至1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在中美两国现有的90多个对话与合作平台中,战略与经济对话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

  中美双方为本轮对话派出了强大全新阵容。今年3月履新的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国务委员杨洁篪,首次作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特别代表率团赴美。美方则随着奥巴马总统第二任期执政团队的重组,新任国务卿克里、财政部长雅各布·卢也首次作为总统特别代表与会。

  分析认为,两国政府新领导层借助这一平台就中美政治、经济关系中的长期性、全局性和战略性各项议题深入交换意见,将为两国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带来新的契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中美问题专家金灿荣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对话有四大“新”特点,其中南亚和中东问题首次纳入战略对话议题,意味着将中美关系升格为全球关系,意义重大。


  换届后首次对话,“新面孔”能否建立互信对两国关系发展至关重要


  背景:此轮对话是中美两国政府换届后的首场战略与经济对话,也是两国元首上个月在加州庄园会晤后,又一次重要的高层接触。所以本次对话的特殊使命与标杆意义备受国际舆论关注。

  中美双方都派出了强大阵容,除上述四位政府领导人之外,中美各派出20多个部门负责人参加本轮对话。可以预见,在双方执政团队新成员不断加入的背景下,本轮对话将是一场有着诸多看点的新面孔“聚会”。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虽是于2009年设立,但其前身可追溯至2005年设立的中美战略对话和2006年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过去8年来,中美在战略与经济领域的对话不但形式有所演变,负责人也换了多张面孔。汪洋已是中美经济高层对话的“第三代掌门人”,杨洁篪则是战略对话的“第二代掌门人”。

  相对于曾是外长的杨洁篪,在调任中央之前主政广东的汪洋无疑是中美交流中的“新人”,外界对他的表现格外关注。
  ●专家观点:

  崔天凯(中国驻美国大使):

  虽然带领双方团队进行对话的4位特别代表均为新任,但他们彼此并不陌生。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已经与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有过多次接触。国务委员杨洁篪曾经担任中国驻美国大使和外交部长,为美国各界所熟识。

  金灿荣(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中美问题专家):

  本次对话为中美两国元首的新的特别代表提供了相互建立个人信任和个人友谊的机会。在相互猜忌严重的中美关系中,政府间的互信是推动合作和两国关系朝正面发展的关键。四名代表能否建立起个人信赖,对两国关系发展有显著影响。

  韩磊(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

  虽然不像中美经济对话的前任中方代表王岐山曾长期在金融体系里工作,但汪洋的能力仍被学者看好。汪洋在广东担任省委书记时,该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破8000亿美元,经济规模几乎媲美荷兰,所以绝对有能力胜任新任务。

  金灿荣:

  除了“新面孔”外,此次会谈还有3大新特点。

  首先是新任务:一个月前中美两国元首进行了会晤,达成了某些共识。中美高级别官员的再次聚首,就有了一个新任务:将元首会晤的共识在工作层面进行推进和落实。

  第二是新小组:较之以往,这次战略对话新设立了两个工作小组:气候变化与新能源、网络安全小组。

  第三是新议题:这次对话中新增了南亚和中东议题,这是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历史上首次谈及亚太地区以外的议题,意味着把双边论坛全球化,把中美关系真的升格为了全球关系,这是前所未有的。


  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仍是重点,经济对话将聚焦中美双边投资协定


  背景:本次经济对话将讨论三大议题:一是扩大贸易和投资合作。二是促进结构性改革和可持续、平衡发展。三是金融市场稳定与改革,其中包括中美金融监管改革和加强两国金融跨境监管合作等议题。

  战略对话框架下,双方将就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形成中美在亚太良性互动格局、推进各领域对话与合作等问题广泛深入交换意见。双方还将就网络安全、气候变化、联合国维和、南亚事务、拉美事务、野生动植物保护、海关等多个对口磋商。

  ●专家观点:

  金灿荣:

  此次对话是“一个对话,两个轨道”,即经济轨道和战略轨道。对话中的战略内涵,看点为“一实一虚”。“一实”在于两军交往有何进展。如果两军关系谈出进展,中美关系中的一个短板将有所提升。“一虚”则是中国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这一议题还将是本次会谈的重点和亮点。上月习奥庄园会上,习主席谈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3个原则,即不对抗、相互尊重、发展合作。但当时奥巴马没有正面回应,属于很侧面的回应,态度一直暧昧,所以这次的对话会上,我们希望这一问题会有进展,希望美国有一个正面的回应。

  在经济轨道上,本轮对话的重点是BIT,即中美双边投资协定。截至6月初在青岛进行的最近一次谈判,中美两国就BIT已经谈了九轮,对范本条款的技术性澄清基本完成,谈判即将迈向实质性阶段。

  目前中国是一个由资本短缺走向资本过剩的国家。也就是说,对中国而言,不是缺钱,而是缺投资机会。在国际市场中,美国市场广阔、相对透明、法制健全,是投资机会较好的国家。但由于两国互信不够,美国常以国家安全为由,阻碍中国投资,这就需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投资协定。以往两国主要靠贸易关系稳定中美关系。如果能把投资关系搞好,不仅将对投资有利,也有助于整个中美关系发展。


  对话的本意是加强沟通,而非争取具体突破


  背景:外界有不少人批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只是“空谈”,多年来未成就任何重大突破,但也有专家认为,本轮对话“已经到了啃硬骨头、解决真正难题的时候”。

  ●专家观点:

  金灿荣:

  中美之间有很多合作契机,但问题也不少,因此必须有像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这样高层级的宏观机制来“把握大局”,控制危机,发展合作。

  但中美关系一直都是难题很多,所以每次都有一点小进展就可以。中美关系已经过了一个阶段,即寄希望有大的突破的阶段已经过去。现在到了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一个个解决的阶段,“迈小步,不停步”。

  崔天凯: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平台的建立就是为了沟通与解决问题,这也是一个从一点一滴做起、积累共识、促进合作、管控分歧的过程。

  本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就是要按照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以积极、丰富的成果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赋予更多实实在在的内容,为促进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福祉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