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打击的法治手段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从严打击的法治手段
国务院6月14日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大气污染防治,提出十条治理措施。这是继去年年底环保部公布《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后大气污染治理提速的标志,也是决策层力图以硬措施完成硬任务的政策具体部署。

  接下来的6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公布了两高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的解释,降低了污染环境罪的量刑门槛,对环境污染犯罪将实行从严打击。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胡云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解释降低了污染环境罪的定罪量刑门槛,同时从结果犯变成行为犯,只要有相应的行为,就可以定罪。鉴于当前环境形势、污染的情况非常严重,在某些地区可以说是非常严峻,所以在司法解释中着重考虑了从严打击。

  “从严打击的政策是为了满足现实的客观需求”,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杨在明律师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 从新的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释中可以看出,今后我国环境立法将向“从严打击”的原则倾斜。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今后环境污染的法律环境无疑将进一步趋严。这将增加诸如钢铁、化工、造纸等高污染行业的环境治理和运行成本,相应降低企业利润空间。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从严打击的法治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