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都要关注是否有雾霾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每天早上都要关注是否有雾霾
当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国内民众最为关注的问题。全国人大在未来几年,就环境立法和监督方面,将有哪些新举措?

  傅莹:现在生态和环境确实成为广大群众非常关心的问题,我也非常关心。每天早上拉开窗帘都要看一下今天有没有雾霾,我家也有两个口罩,我女儿一个,我一个,但是还没有用过。

  我们必须承认改革开放之后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是在快速地发展,成就是非常可观的,但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

  在环境保护方面面临的形势是相当严峻的,从法律的角度来讲,我们也有改进的余地,比如现在法律主要是从单向资源利用、从保护和管理的角度出发进行规范的,距离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进行规范还是有差距的。

  全国人大将注意倾听和积极地回应人民的呼声,加强环境保护的立法,包括修改和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环境保护法等。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和检查。讲求实效,将环保成效和地方政府的考核挂钩、结合。


  3 政治改革


  中国找到正确道路没理由不坚持


  记者:全国人大在使一些透明、问责等做法制度化方面,可以做哪些具体事情?

  傅莹:我走过很多国家,也比较注意观察其他国家的情况,像中国这样三十多年如一日,坚持不懈推进改革,确实是很少见的。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能一说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照搬别人的模式,否则中国就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这样的说法不公平也不准确。

  我与一些国家接触,一些发达国家现在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困难,不比中国的困难小,但是没有听说他们要改变自己的政治制度,要照搬其他国家的模式,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一面对这样的问题,马上就有这样的训导,说你们应该用别人的模式。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区,这也是为什么相当长时间,外界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对中国整个改革进程看不透、看不懂,可能就是因为有这么一个误区。

  中国已找到了自己的正确道路,而且正在取得成功,我们没有理由不坚持下去。


  现场


  没有专业术语,更像“拉家常”


  昨日上午,在人大会议发布会上,蓝衣黑裙、一头银发的新任大会发言人傅莹亮相。她说:“刚才来的稍微晚了一点,因为是从大会那边过来的,大会堂的路径也是比较曲折的,我这个新手要找到路也不是那么容易,抱歉。”

  反腐立法、生态环境治理、预算监督……记者提问涉及方方面面,傅莹总是像解释“迟到”原因一般“拉家常”。

  即便回应一些境外记者的尖锐提问,傅莹依旧亲和,但柔中带刚。当日本记者就“中国外交是否会更加咄咄逼人”时,她先说,“刚才你提到这个问题时,你注意到中国记者都笑了。很多中国人的意见,是希望中国更加强硬一些,尤其面对挑衅的时候”。

  接着话锋一转,阐述中国的原则——希望通过对话、磋商、商谈,解决分歧和矛盾。但这一原则“一个巴掌拍不响”,需要建立在双方都有意愿的基础上,“如果对方选择的是强硬的举措,选择的是背弃共识的做法,那么中国还有一句话叫“来而不往非礼也。”

  “来而不往非礼也,说得好!”发布会后,几名香港媒体记者评价说,傅莹就是他们心目中女发言人的形象,“气质优雅,态度亲和,沟通能力很强。整场发布会娓娓道来,没有专业术语,更没有老生常谈,让人自然而然接受了她的观点。”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每天早上都要关注是否有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