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上海:光大国际买入评级 目标价8.5港元

 2013H1 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大幅增长79%

  期内公司实现收入24.67 亿港元,同比增长77.8%,其中由于多个新项目逐步开工,建造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77%,占收比也增加至58.7%;运营收益增长15.7%,占比由去年同期的39.6%下降至27.1%%。业务结构的变化使得整体毛利率下降4.4%至46.4%,毛利润同比增长62.6%至11.46 亿港元。去年同期公司出售了青洲大桥获得约2.42 亿一次性收益,扣除此收益前后,期内归属股东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7.4%与79.1%。另外受2012 下半年配售影响,整体摊薄EPS 为16.04 港仙,较扣除一次性收益前后分别下降1.9%与增长63.4%。归属拟派中期股息3.5 港仙/股,派息率为21.8%。

  多个项目开工,苏三期及宿迁固废项目于期内确认建造成本节省

  从2012 年底至2013 年6 月底,光大有7 个新项目开工建设,包括南京、宁波等主要大型垃圾发电项目,因此期内建造收益同比大幅增加;并且苏州垃圾发电厂三期、宿迁固废填埋两个项目于上半年确认建造成本节省,也是导致光大业绩超出市场预期的主要原因。未来凭借公司不断积累的建造经验,预期未来新的项目建成后仍会有成本节省确认,但由于确认时间不确定,我们在后续预测中暂未考虑该因素。

  政策持续鼓励、扶持环保行业,十二五间有望持续推出新项目

  近期国家不断出加大力度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且李克强总理于7月31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另外,8 月1 日,全国性地方债审计全面启动,部分地方债务增长过快,债务率过高。在治理环境与地方政府缺乏资金的情况下,各地加快推出环保业BOT 项目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预计十二五期间,光大国际将可获得更多项目以巩固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目前资金足够完成落实项目

  截止2013 年6 月底,光大在建与筹建项目(不包括未审批的生物质能项目)所需投资共71.33 亿元人民币,按30%资本金计算自有资金总需求约 26.7 亿港元,而其中在建项目的部分资金已经投入;公司在手现金为28 亿港元,未动用银行额度47 亿港元,足够支付目前已有项目的投入。我们认为若公司没有再集中获得大量新项目,短期内并无股权融资需求。

  上调目标价至8.50 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根据上半年建造节省情况,小幅上调13/14 年净利润至13.3 亿与18.0 亿港元,鉴于行业向好及未来新项目获得可期,上调12 个月目标价至8.50 港元,对应13/14年25.9/19.1 倍PE,较现价有22.13%上升空间,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