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伦理与“菜篮子”——大学生下田种出“放心”菜

在此次论坛上,胡文迪倡议,在生态伦理建设工程中应该把菜篮子工程的生态化发展当作实践先导的切入点,在岭南地区建立口碑、口德的生态文化模式,同时还要推动广东农业标准化建设,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信用安全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

具体来说,就是让拥有专业农业技能的大学生指导生产基地的农户种植农作物,所有种植都按照标准的流程,通过标准的检测,保障所有商品符合安全标准,保证广州市民吃到安全的蔬菜和食品。“我们计划在生产基地以后都不是农民种地,都是大学生种地。大学生种菜很安全,因为他们懂得整个种植的监测系统,不会乱种,化肥和农药的喷洒不会超标。”至于这个生产基地的具体地址,目前尚在筹划之中,现在正计划培养华农生态学会一批学生去种菜。

胡文迪说,小蜜蜂大学生村官做试验田就是一个先例。该团队由广东省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十几所院校毕业的大学生组成。他们的终极梦想,是建立中国城乡对接新模式。

在这一过程中,华农农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大有用武之地。华农生态学会会员、生态学专业大三学生乔永翔表示:“以前觉得读这个专业在现实中应用不多,在求职时对口的企业不多,现在生态学会参与生态伦理实践后,我觉得这专业很贴近生活。”他说,现在正在招募会员去实验基地种菜,学校也多次组织学生去种菜,“自从去年我们生态学会组建以来,有一半会员种过菜,不少同学期待毕业后到农业基地去贡献一份力量。最近我就每周都到增城下田。”

新概念

生态伦理——生态伦理即人类处理自身及其周围的动物、环境和大自然等生态环境的关系的一系列道德规范。

常见错误观念:万物为人类所用才有价值。

辨析:认为人是万物之灵所以可以无限开发破坏环境、可以肆意捕杀动物砍伐植物的态度不符合生态伦理。

绿色GDP——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和海洋)与环境因素(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影响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即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从GDP中予以扣除。

常见错误观念:高速经济发展最重要,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污染破坏了环境等以后再保护。

辨析:经济发展不一定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生态旅游和农业同样能创造GDP。

绿道——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是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

常见错误观念:附近有树的高速公路是绿道。

辨析:绿道首先是非机动车道,再高级的高速公路也不是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