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粉煤灰成工业固体污染之首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报告显示:粉煤灰成工业固体污染之首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绿色和平等机构15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的粉煤灰排放量在过去8年间增加了2.5倍,已成为中国工业固体废物的最大单一排放源,燃煤大气污染已成为威胁中国公众的主要因素之一。

粉煤灰是燃煤锅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颗粒物,是火力发电厂煤炭燃烧的副产品。粉煤灰包括除尘器收集到的飞灰和炉底排出的炉渣(通常称为底灰)。除尘器未被捕捉到的那部分飞灰进入大气,成为燃煤空气污染的悬浮颗粒物。

上述机构15日上午发布的《煤炭的真实成本——大气污染与公众健康》研究报告指出,2009年,中国粉煤灰的产量达到了3.75亿吨,相当于当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总量的两倍多;其体积可达到4.24亿立方米,相当于每2分半钟填满1个标准游泳池,每天填满1个水立方。

调查人员在对14家火电厂粉煤灰进行检测后发现,粉煤灰中有20多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化合物等物质,其中包括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出生缺陷甚至癌症的重金属。

按照报告的估算,中国每年约有共2.5万吨的镉、铬、砷、汞和铅五种国家重点监控的重金属,随粉煤灰的排放进入到自然环境中。绿色和平对火电厂灰场附近的地表水进行了检测,其中有4家建厂的检测项目浓度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有3家火电厂的检测项目浓度超过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在被调查的14家火电厂中,大多数灰场的选址、防扬散、防渗漏、防流失措施远不足以达到有效防治粉煤灰环境污染的目的。

报告称,“中国的粉煤灰污染问题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杨爱伦告诉记者,“其中最大的假象便是普遍认为中国的粉煤灰综合回收利用率能达到60%以上,而实际情况可能都不到30%。”

报告称,中国每年产生粉煤灰3.75亿吨,相当于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总量的两倍多。

粉煤灰的处置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火电厂征地贮存粉煤灰,通过湿法排灰将粉煤灰排入贮灰池沉淀储放,或是通过干法排灰将粉煤灰运送到贮灰场储放;另外一种是对粉煤灰进行综合利用,通常用于建材生产、建筑工程等。

报告指出,不管是干法处理还是湿法处理,除非有非常完善的封存处理,否则由粉煤灰导致的二次扬尘污染都很严重,对于居住在灰场下风口的居民的影响尤为明显。

监测表明,当风力达到四级时,粉煤灰的沉降范围可达10万~15万平方公里,对灰场以外较远的范围内都能构成污染威胁。中国北方省份内蒙古、山西、新疆等是西北风的源头,而在这些地区煤炭、火电工业集中,大量排放的粉煤灰在风力作用下成为沙尘暴的成分之一,向东南方向迁移,加重了沙尘污染。

如果灰场的防渗措施不当,在长期堆储的过程中,粉煤灰中的有害物质会渗透到水体中。粉煤灰也会随风扩散,扩散到河流、湖泊中,污染水体。

调查人员发现,随着中国火电装机的进一步扩张,火电厂征地贮存粉煤灰所导致的占地问题也日趋严重,同时灰场方圆数百米内的土地也会受到飘落降尘影响。由于粉煤灰高盐高碱,下渗、扩散到土地导致周边土地盐碱化,不再适于农作物的种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报告称,一方面是燃煤电厂高速发展,粉煤灰数量急增,综合利用率被夸大;另一方面是环境污染防治政策体系不完善,环境执法薄弱。在我国,粉煤灰被作为一般固体废物加以管理,与粉煤灰的污染防治相关的法规缺乏操作性、实施标准缺乏针对性及强制性。

在这份报告中,上述机构建议国家开展一次全国性的粉煤灰污染环境专项集中整治活动,全面排查火电行业粉煤灰综合利用率。像治理煤矿安全生产事故一样,加大对煤灰污染环境的治理力度。进一步完善粉煤灰治理的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煤炭的价格形成体制,出台碳税、资源税等政策将煤炭的外部环境等成本内部化。同时大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逐步减少对煤炭的过度依赖,从源头上控制粉煤灰污染。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报告显示:粉煤灰成工业固体污染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