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两会”建言分析报告:环境污染专题

在此前的2010年两会期间,以“低碳经济”等新兴环保概念为代表唤起了“两会”代表、委员们对环境污染、环境保护议题的极大关注。民革中央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交提案说,应从绿色生态环境、绿色经济、绿色人文三个层面,全面推进“绿色中国”建设;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校长李茵建议必须创新垃圾处理方式,全力推行源头垃圾分类模式,减少垃圾污染,实现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邓州市中医院院长唐祖宣则在全国两会上建议,鼓励公务员低碳出行,骑自行车上下班,减少空气污染和能源消耗。

2011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前,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和人民网就老百姓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联合推出名为“2011年网民最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大型网络调查。本次调查共设计18个关键词,包括司法公正、反腐倡廉、医疗改革、房价调控、物价调控、食品安全、环境污染、教育改革、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拆迁、户籍改革、交通治理等热点问题。

截至2月16日9时,“环境污染”以 7583票居于第五。这是“环境污染”首次作为备选热词,并首度入选十大热点话题。

而在针对“环境污染”的网络民意调查中,3207名参与者里有93%认为“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很严重“。对于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75%认为是”地方政府为了经济效益牺牲环境“,11%认为是”监管不到位“。在被调查者中,39%表示要通过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11%呼吁媒体、公众人物要在树立公民的环保意识中有更多作为。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指明未来五年发展方向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成为“两会”期间的讨论重点。与环境污染问题密切相关的减排指标等细节信息有望逐步明确,各具体领域专项规划有望陆续出台。另一方面,根据代表、委员们的建议,全国人大环资委也于近日指出,将《环境保护法》有关条款修改列为法律清理的后续工作,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11年立法工作计划。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质财富日益增加,人们在生活水不断提高的同时越来越关注生存环境质量。我国过去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一方面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另一方面也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巨大伤害。身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两会委员、代表以防控污染、保护环境为根本出发点,制定不同提案,助力我国可持续发展。

一、呼唤“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出台

我国目前仍处于环境污染事故的高发期,污染隐患多,一些渐发、突发和意外的污染事故频率越来越高。有关调查显示,在全国7555个被调查的大型重化工业项目中,81%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

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十分缓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吴焰呼吁,加快发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同时进一步完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尽快建立健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法规体系,以此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发展环保基金

目前环保产业资金投入仍受限于我国环境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的投融资模式。财政资金远不能满足环境产业发展的需要,专业投资运营商尚处于发展初期,资本市场还不够发达,现有产业资金来源渠道不足以支持环境产业的深化和发展。

财政资金“杯水车薪”、产业资金投入不足是目前环保产业面临的一大困境。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总经理李谠建议,创新环保产业融资模式,设立环保基金,引入社会资本发展环保产业。李谠认为,如果能够进行适当的制度创新,改革现有的投融资模式,使广大的社会资本能够有激励、有渠道流入环境领域进行投资,尝试一条社会资本与国家投资相结合的新途径,困扰环境领域的资金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有望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