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杀手——PM2.5显微镜下现形记(图)

刚刚过去的上个周五,中央气象台连续两天发布大雾蓝色预警,全国不少地区被大雾笼罩,京津局部地区能见度不足500米。接二连三的大雾预警,让人们又重新关注起一个刚刚认识不久的名词PM2.5,PM2.5颗粒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现在居民最受关注的环保问题。
可以说从去年年底开始,PM2.5,这个以其直径大小而得名的小颗粒物一时间臭名昭著,然而这些无处不在的“幽灵”到底长什么模样,经过连续观测,日前终于用显微镜首次拍到了PM2.5家族的全家福。

我们这个膜是24小时用手工方法测来的,在这个膜上,首先是手工方法,我们测一天,看看这个膜上有多少PM2.5,或者叫细粒子。
这个膜我们放到显微镜底下,能看见颗粒物有不同的形状,有发亮的,像晶体一样的颗粒物,也有看见像沙漠里石头一样的颗粒物。还有一些比较均匀的,比较细微的颗粒物,甚至我们看见像沙丘一样的,或者像干旱的土地,反映出的一块高,一块低。
这个颗粒物在显微镜底下是什么状况有点像月球表面,坑坑洼洼的。
所有的PM2.5不都是一个直径,而且都是很均匀的,实际上我们看见它的差别还是比较大。
专家解释,在显微镜下能明显看到的实际上只是2.5微米以下颗粒中较大的,其它直径只有零点几微米甚至更小的颗粒堆积起来就像是一片平静的沙滩,而在上千倍的电子显微镜下,中科院大气所的专家则为我们全面展示了PM2.5家族各式各样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