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危机中的能源救赎之火电“抉择”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雾霾危机中的能源救赎之火电“抉择”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的观测研究显示,燃煤成为此次雾霾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以煤为主体的能源供需格局,正成为业界反思的重点。
进入新年的第二周,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严重雾霾持续数日笼罩我国中东部地区。日前,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布了中国华北地区卫星图,在雾霾的笼罩下,大地已渐渐失去轮廓。根据估算,我国是全球PM2.5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尤其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极为严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PM2.5年平均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标准值,在中东部地区,这个数字则远超过我国最新发布的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如此持续、大范围的雾霾天气从何而来?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谢德体分析认为,其中一项重要源头就是“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的观测研究也显示,燃煤成为此次雾霾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以煤为主体的能源供需格局,正成为业界反思的重点。
用煤格局再权衡再选择
火电厂冷却塔升腾而起的水蒸气往往被误认为是空气污染物排放,而更深层的迷茫在于:如果煤炭作为“看家能源”不得不大规模地利用,我们是应该集约地利用(火电厂),还是分散地利用(工业锅炉、民用燃煤)?是在煤炭基地建电厂,还是在能源需求中心建火电厂?
挥之不去的PM2.5污染,使这些问题的解答更显迫切。
高度依赖煤炭消费,成为导致我国环境污染不断加重的直接因素。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煤炭消费34.25亿吨,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8.8%。而全世界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不到30%。
短期内,中国经济发展想要摆脱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尚不现实。中国煤炭消耗量占全球的40%,而且仍在以年均5%的速度增长。同时,电力需求也是主要通过燃煤发电得到满足,而燃煤电站的新建步伐还在继续。
目前,电力行业是我国耗煤“第一大户”,约占全社会耗煤量的50%。电力行业属于高架源排放,排出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和传输的距离较远,不仅造成酸雨污染,还会引起区域范围的细颗粒物大气污染。
所以,控制电力行业燃煤的污染将成为重点。
就在一年前,2012年1月,《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开始实施。该标准对火电厂烟尘、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规定了较先前标准更严格的排放浓度限值,并增设了火电厂的汞排放限值。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兼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白建华表示,通过加强除尘、脱硫、脱硝等污染物排放综合治理,电力行业对PM2.5污染的影响已经相对较低。而新标准实施以后,燃煤电厂对PM2.5的影响进一步降低。他建议,尽快推进除尘、脱硫、脱硝、脱汞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措施,完善火电厂脱硝电价等鼓励政策,在PM2.5污染尤为严重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试点,以及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雾霾危机中的能源救赎之火电“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