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投入逾千亿 开启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

合肥先后投入逾千亿元,开启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一、二期项目,引发全国关注。昨天,合肥市发改委总工程师拱艳向记者描绘了巢湖治理的蓝图和愿景。据介绍,合肥将建3000多公里长的污水管网,从而不让一滴未经处理的污水流入巢湖。
        巢湖水质两年后上台阶
        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启动建设以来,合肥市梳理了272个项目,总投资1037亿元。拱艳表示,预计未来两三年内,272个项目中的绝大多数都将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
        拱艳说,到2015年,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水质将从劣五类提高到五类及以下,而巢湖东部湖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将由四类提高到三类,西部湖区水质将由目前的劣五类提高到四类。到2020年,巢湖东部湖区水源地水质将稳定在三类,西部湖区将稳定达到四类及以下。
         城区可御百年一遇洪水
         据了解,一、二期项目中,水环境治理项目数量最多,总投资达到324亿多元,包括截污、清淤、生态修复等。拱艳表示,项目完工后,入湖河流整治实现全覆盖。届时,污水管网长约3298公里,流域污水日处理能力将达到161万吨,“可以基本实现不让一滴未经处理的污水流入巢湖的目标。”
        另外,拱艳表示,环巢湖防洪能力也将得到提升,合肥城区防洪能力将达到百年一遇的标准。
        环湖将成江淮最大氧吧
        除了水污染治理,治巢一、二期项目还有13个绿化造林项目。拱艳说,这批项目建成后,全市将新增森林绿地65万亩,“到时候,环湖周边将成为江淮地区最大的天然氧吧。”
另外,合肥也将对环湖种养业实现结构升级,从而缓解该地区化肥农药超量使用,减少环湖农业面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