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春:治理雾霾,开车的人愿不愿意?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周宏春:治理雾霾,开车的人愿不愿意?
2013搜狐新视角高峰论坛9月3日上午在北京震撼启幕。本次论坛以“绿色中国·走出生态危机”为主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室主任周宏春在论坛上指出,北京空气污染,实际上很大程度跟汽车尾气排放,“促使交汽车尾气排放费,跟开汽车人讨论都不愿意。每个人都同意环保,但是让你拿出钱付出成本的时候发生了问题。”


  分论坛对话:自由呼吸:突破增长与污染悖论 环节实录如下:


  会场主持人:下面我们进入本次峰会的分论坛对话环节。第一场对话的主题是:自由呼吸:突破增长与污染悖论。

  “那是一种沁入人心深处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狄更斯曾如此描述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伦敦的烟雾。非常贴切形容我们走出家门穿越铺天盖地,混沌的、黑暗的氛围。当人们看到一点点白云就要争相去拍照的时候,当我们可以自嘲每天出门可以免费吸两根烟,看似很荒唐的黑色幽默背后,其实是非常沉重和苦涩的心情,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就是我们所面临的如何重新自由的呼吸的问题,在经济的发展和蓝天,和清新的空气之间,这样的天平孰轻孰重的问题。绿色频道曾经做了这样一个网络的调查,说今天我们就是在雾霾中的北京探讨如何重新自由呼吸的话题,96%的网民宁愿降低经济速度来换回好空气。问题是污染容易治理难,先请大家看一段VCR。

  全场主持人:面对这样的空气质量,究竟何去何从,接下来为大家请出参与今天论坛对话环节的几位贵宾,让我们有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室主任周宏春先生;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先生;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先生;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原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先生,欢迎各位嘉宾。下面我把时间交给本场主持人。


  主持人:谢谢晓楠,很荣幸搜狐绿色频道授权请我来主持今天上午咱们论坛最后一个环节,刚才通过无论视觉冲击力很大的视频短片,还是主旨嘉宾的演讲,感受到地球这个脆弱,这个共同的家园十分的脆弱,我们的健康非常脆弱,但是我们有一个坚强的意志,我们有政府、地方、企业和民间联手一起打造一个卫生家园的决心和意志,这是我们接下来的探讨。从欧洲工业化到亚洲四小龙,还有新兴市场金砖五国,这些国家都经历了和正在经历了发展、污染再治理痛苦的过程。从1952年的烟雾事件算起,伦敦基本上用了大概四十多年才基本解决了空气污染,北京呢?这两天我们似乎依稀看到了希望。但是我们知道这种轮回,每时每刻都像阴霾一样萦绕在我们心头,因此每个人的心情其实是很沉重的。今天的话题非常沉重,尽管我们舞美、礼仪小姐非常的养眼。我们为世界输出了什么,除了第一附加值的产品,再就是我们温室气体排放的总量,已经超过了美国,人均排放也超过了美国,我们到底在为这个世界输出了什么,当然这个话题很难讲,我们也不知道答案。接下来现代化的路径到底是什么?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在哪里?这个话题极为沉重,也很大,但是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嘉宾,用你们一生的经历来回答短暂的提问。

  周宏春:要回答中国为世界输出什么,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比如去年里约可持续发展中国提供了很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它的总报告部分是我写的,因此我认为中国在近三十多年的发展中,还是取得了很多好的成绩的。这是每个人都能够感觉到。记得在二十年前,我们讨论可持续发展的时候有人问你,我们是要面包?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现在吃饱饭了,穿上好衣服了,有汽车开了,我们生活好了,现在需要讨论怎么样走出生态危机?


  主持人: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下降了。

  周宏春:于是才要讨论,这个问题已经成了我们非讨论不可,前些年说如果口袋钱多了,吃饱饭了,但是生活在肮脏空气里,喝的水是不干净的,那么我们要反思发展的目的是什么?

  贺克斌:我想用一些数字概念来说话,在过去三十年快速发展当中,大家很关心的PM2.5也好,雾霾也好,跟它相关的源的排放,如果以每亿元GDP排放强度计,在中国过去三十年这些数据是下降的。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并不是说从三十年前开始没有重视这个问题,今天才开始注意这个问题。但是为什么会产生了现在这样的局面呢,有另外一组数字,以绝对排放量计,又是上升的。这个问题说明什么?说明我们虽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是由于我们发展速度太快,我们的强度的下降,不足以抵消绝对量的上升。所以跟我们现在都在谈拐点,我想第一个拐点,应该是发展模式的拐点,然后才能迎来环境质量的拐点,这是关键问题。


  主持人:拐点是一个关健词,刘易斯拐点,还是其他什么拐点?《寂寞的春天》今天在中国还能寂寞吗?

  杜少中:其实前面几个专家说得很全面,我也非常赞同。但是我非常不赞成有些很武断的结论,十八大以后发过这样一条微博,我说美丽中国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因为我们面临着能源制约,环境压力,气候变化这样一些重大的环境问题。我们的生态环境在很多地方都存在着出现了很多问题,甚至有一些地方还在继续恶化,这些问题都是必须要正视。但是最关键的是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我们提出这些问题,不是为了吸引眼球,是为了尽快改变。因此说,经济发展、生活质量下降,96%的人都希望降低GDP,改善环境,说一个地方的水,地下水下降,下降几百米这样的说法都是不科学的。专家可以是专家,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不是所有领域的专家。比如说的机动车污染防治,贺教授说什么话,我肯定不跟他争,因为他是这个领域大牌专家,研究机动车污染防治。但是如果是周主任说,我肯定跟他争,因为周主任不是研究这个问题。但是如果说北京污染,大气污染怎么变化,怎么形成的,确实别跟我争,因为我是权威。


  主持人:我估计咱们搜狐绿色频道举办今天这样的论坛,他们酝酿很久,今年一二月份阴霾突然大面积袭击了中国大部分城市,那时候起,这就是一个警钟长鸣的话题,敲响了一次警钟。肺癌、肝癌涉及到空气污染、水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有没有必要上升到全民讨论高度,当然不是全民讨论钓鱼岛得与失。

  毛寿龙:还是很客观的看一些问题,环境污染很严重,另外一方面一定要看到它的积极方面。比如我们植被比以前好多了,原来很光秃秃的地方。另外包括动植物的保护,尤其动物,在城市里面我们家住在上地,每天早上都是被鸟叫声叫醒了。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周宏春:治理雾霾,开车的人愿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