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着力推进扬尘污染控制区创建试点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1-2015年大气污染控制措施)》,扎实做好扬尘污染控制区创建试点,市环委会办公室日前制定印发了《关于推进扬尘污染控制区创建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导东城、西城做好扬尘污染控制区创建试点工作。
    《意见》指出,创建试点工作要按照“属地主责、网格管理,行业规范、创新机制”的原则,通过试点区各部门、街道的共同努力,努力实现“五个一套”的目标,即:规范一套以建设(拆迁)工地、裸地(堆场)为重点的扬尘污染管理制度;探索一套利用市场准入机制管理渣土运输遗撒的方法;摸索一套扩大道路每日清扫保洁的运行保障机制;建立一套网格化、数字化扬尘污染管理的运行保障体系;形成一套以区政府为主体、街道为单元、部门齐抓共管的扬尘污染控制区达标考核标准。
    《意见》明确了创建试点的六项重点工作:
    一是规范建设施工扬尘污染控制。严格落实《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标准》、《绿色施工管理规程》和《北京市房屋拆迁施工防治扬尘污染管理规定实施细则》,试点街道内处于土石方阶段的建设(拆迁)工程,必须在出入口安装高效车轮冲洗设施(其他施工阶段也要设置有效冲洗装置),且有专人职守,检查车辆冲洗效果,未经冲洗的车辆不准驶出施工现场,确保车辆不带泥土上路。工地出入口左右(前后)100米要做好每日清洗保洁。
    二是制定控制渣土运输车道路遗撒管理办法。严格按照《流散物体运输车辆全密闭装置通用技术条件》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车辆运输泄露遗撒的规定》,以建立市场准入机制为切入点,加强渣土车运行管理,试点街道内各类渣土(拆迁垃圾)运输,必须使用有准运资质的密闭车辆,杜绝道路遗撒。区政府要积极研究制定采取招投标、市场化(公司化)运作等方法加强渣土车运行管理的市场准入管理办法。
    三是创新道路清扫保洁管理新机制。严格按照《城市道路清扫保洁质量标准》,加强道路清扫保洁,积极开展“吸、扫、冲、收”组合式道路保洁新工艺试点应用,探索扩大本辖区主要道路每日清扫保洁的运行保障机制和研究试行道路尘负荷监测评估、道路清扫保洁考评以及信息公开办法。
    四是消除裸露地面和露天堆场。按照裸地性质区分治理责任,试点街道内所有裸露地面的绿化或铺装率应达100%。消除露天堆场,街道辖区内确需存在的容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堆场,必须采用苫盖、喷洒扬尘覆盖剂或全密闭储存等方法抑制扬尘。
    五是推进网格化数字化扬尘污染管理。将扬尘污染源作为网格化管理内容纳入本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将扬尘污染源信息,输入基础信息数据库,形成网格化数字化管理平台。
    六是建立区对街道扬尘污染管理的考核办法。按照组织管理与保障、施工扬尘控制、运输遗撒监管、道路清扫保洁、裸地和堆场治理等项目内容,试点区要研究如何对街道实施扬尘污染管理的考评标准和方法。
    本市扬尘污染控制区创建试点工作从今年6月起至明年6月底结束,分为准备、组织实施和总结示范三个阶段,市环委会办公室将组织专家对试点区和街道进行考核评价,视情在全市组织扬尘污染控制区创建工作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