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世界水日主题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3.22世界水日主题
 2013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一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六届“中国水周”。 联合国确定2013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合作”。水利部确定我国纪念201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是“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有水才有森林草原,有水才有湖泊湿地,有水才有生物多样性。文明兴替与水有着重要的关系,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建国以来,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防洪体系日益完善,供水规模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农民增收“九连快”,水利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民生水利成效显着,基本保障了国家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粮食安全。与此同时,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条件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的国情水情没有改变;长期以来资源拉动型经济发展方式付出的水资源、水环境代价过大,一些地方出现河道断流、湖泊干涸、湿地萎缩、绿洲消失、地下水位下降等严重生态问题。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居民对喝上干净水、享有优美环境等方面要求差距巨大,这种状况如不尽快加以扭转,水资源难以承载,水环境难以承受,人与自然难以和谐,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四化同步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十八大报告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进一步要求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完成、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这一系列重大政策决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战略部署,把完善和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重要抓手,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实现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从局部水生态治理向全面建设水生态文明转变,大力建设生态文明。要着力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是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制,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核心,加快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建立和完善覆盖流域和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全面落实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论证等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确保2015年全国用水总量要控制在6350亿立方米以内;加快制定区域、行业和用水产品的用水效率指标体系,加强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确保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以上;充分发挥水功能区的基础性和约束性作用,建立和完善水功能区分类管理制度, 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确保2015年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0%以上;健全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建立目标考核、干部问责和监督检查机制。


  二是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制定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和调度方案,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以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等规划为基础,构建我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区域互补”的水资源宏观配置格局。人工连通与恢复自然连通相结合,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引排得当、循环通畅,蓄泄兼筹、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体系。注重非常规水源利用,推进污水处理回用,鼓励和积极发展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重视雨水集蓄利用和微咸水利用,将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


  三是建设节水型社会,不断强化节约用水管理。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进一步优化用水结构,以水定产业,以水定发展,形成有利于节水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大力推进农业节水,重点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步伐,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严格控制水资源紧缺、供水矛盾突出和生态脆弱地区高用水、高污染行业发展规模。加快企业节水改造,重点抓好高用水行业节水减排技改以及重复用水工程建设,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全面提升工业节水能力和水平。加大城市生活节水工作力度,强化生活与服务业用水管理,建设和推广节水设施和器具,逐步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设备和产品,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提高城镇生活用水效率。建立用水单位重点监控名录,强化重点用水监控单位监控管理。


  四是实施水功能区管理,严格水资源保护。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实施水功能区分级分类监督管理,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制定分阶段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力度,严格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管理和入河排污总量控制,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排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湖排污口,改善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严格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大力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进一步强化水源地应急管理。科学编制《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做好水资源保护顶层设计。


  五是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代表性和典型性较强的城市,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和创建,探索符合我国水资源、水生态条件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确定并维持河流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以及地下水的合理水位,保障生态用水基本需求,定期开展河湖健康评估。加强对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和湿地的保护,推进生态脆弱河湖和地区的水生态修复。加快生态河道建设和农村沟塘综合整治,改善水生态环境。加强地下水超采区和海水入侵区治理,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深入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强化水土流失监控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积极推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抓好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利风景区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水电。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3.22世界水日主题

查看完整回复请点击这里:
3.22世界水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