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生态优势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打造美丽乡村

笔者一行近日到浙江省安吉县就“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进行调查,与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同志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并到一些镇村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调查深切感受到,安吉走出了一条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互相促进、城镇与乡村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

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哪些有效经验?

安吉县生态环境良好,是著名的“中国竹乡”、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县和全国新农村与生态县互促共建示范区。从2008年开始,县委、县政府根据省委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创造性地提出了用10年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主要内容,以“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为目标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

第一,制定科学规划,描绘美好蓝图,更好地发挥激励、引领和导向作用。

坚持规划先导,把编制高水平的规划作为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工作。按照优雅竹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的立体格局,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点来设计。研究制订《安吉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委托浙江大学编制《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安吉乡村风貌特色研究——营造技术导则》,所有乡镇和行政村都编制了生态乡镇(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风貌设计,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体系。2010年专门制定《安吉县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纲要》,落实八大行动计划。通过生态文明与美丽乡村建设两者融合共促,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创建标准体系,实行分类指导,重点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持问题。

根据美丽乡村总体规划和总目标,制定美丽乡村标准化指标体系。首先,修订完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考核验收办法》,设置36项考核指标,根据工作权重实行百分制考核,又根据考核分值高低、各村的不同情况和基础,划分精品村、重点村、特色村3个档次,按不同要求给予相应的奖励补助,做到先易后难,梯度推进。在此基础上,制定《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等标准,出台《中国美丽乡村标准化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形成完整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体系,基本涵盖美丽乡村的建设、管理、经营等各方面内容,使各环节操作有据、各项目实施有法、各岗位考核有章。

坚持以人为本,把全面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建设美丽乡村重点和突破口。通过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农村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重视过程管理和长效管理,严格实行项目申报和公开招标制度,每年组织创建村复评,巩固建设成果,对连续两年社会管理、长效保洁不达标的予以摘牌。积极探索城市物业管理进农村社区的做法,建立县、乡镇、村、个人每月各出一元的管护保洁经费筹措机制。

第三,发挥生态优势,促进创业增收,努力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工业布局上严格执行生态功能区规划和产业导向政策,严把项目准入关,限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进驻。工业项目向工业功能区集中,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重点抓好竹制品、转椅两大传统产业和新型纺织、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工业。

加快一产“接二连三”、“跨二进三”步伐,创新发展生态农业。精心培育白茶、蚕桑、休闲农业、毛竹4个万亩农村园区,建立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60个。生态休闲旅游经济也得到迅速发展,形成精品旅游观光带和农家乐特色旅游。
第四,挖掘文化内涵,培育乡村文化,努力促进农村社会文明和谐。

一是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弘扬力度。安吉特有的孝文化、竹文化、茶文化等得到挖掘和传承,马家弄威风竹鼓、上舍村竹叶龙舞等一批乡土特色文化得到开发,涌现出一大批文化名村,推动了乡土文化产业发展。二是重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建成生态博物馆和昌硕文化中心,以及一批以生态广场、驿站广场等为代表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各村实现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美丽乡村大舞台建设、农村书屋全覆盖。许多行政村纷纷建立村级文化展示场所。三是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除开展送戏、送电影、送书等文化下乡活动外,各乡镇、村纷纷举办本土文化节,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五,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组织领导,狠抓各项规划目标、任务落实。

一是建立党政主导、部门协作、纵向到底的领导体制,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下设四大工程组。每年年初根据整体规划确定年度重点乡镇、重点村和重点项目,做好督察指导、考核验收工作。实行县领导联系创建村制度和部门与乡镇、村结对帮扶制度,落实建设目标任务,实行部门与乡镇捆绑制考核。

二是建立分类定位、激励为主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按建设美丽乡村考核指标与验收办法,实行百分制考核和财政“以奖代补”的激励政策。根据功能定位,将乡镇划分工业经济、休闲经济和综合3类,设置个性化指标进行考核。对美丽乡村创建村,根据考核评定,分精品村、重点村和特色村3个等级进行奖励。县财政每年安排1.2亿元资金,补助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等项目,确保补助资金占总投入的50%以上。

三是创新农村发展要素保障机制,为美丽乡村建设创造条件。建立全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改革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取得和流转制度,加大农地、林地土地流转力度。率先开展农村土地整村整治工作,鼓励盘活集体闲置土地和资产,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专项安排美丽乡村建设用地指标。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投融资体系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信贷投入。

安吉建设美丽乡村带来哪些启示?

安吉建设美丽乡村的实践带来了农村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大大推动了农村发展,对各地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建设美丽乡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三化”同步发展的有效载体。“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而要实现“三化同步”发展,关键是要解决目前存在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问题。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不仅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还会导致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受阻,影响整个现代化建设进程。

安吉的美丽乡村建设,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形成生产要素、公共资源向农村农业倾斜的制度安排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实践证明,只要措施得当、方法科学,农业现代化可以做到与工业化和城镇化齐头并进、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可以早日实现。

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形成一套完整严密、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安吉成为“中国美丽乡村国家标准化示范县”,关键在于有一整套标准、规范、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政策推动、机制创新”的要求,加大创建力量组合和创建资源整合,形成制度化机制。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纲要、发展规划、建设标准、监督检查、考核验收等有一套具体规定,形成相对独立又有机统一的制度体系,有助于各项目标任务落实。

建设美丽乡村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浙江省农村经济基础、地形地貌、文化传统各不相同,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开展多模式、多形式的美丽乡村建设,切忌“一刀切”。要根据各地特色、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做到一村一景,一村一韵。要找准突破口,努力从农民最关心、投入少、见效快的项目入手,让农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感受到家乡面貌的变化,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建设美丽乡村要重视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精神面貌。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重视物质层面建设,还要重视乡村文化建设,满足农民精神层面需求,促进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安吉非常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素质培养,特别是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活跃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激发了农民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幸福和谐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