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已成为北京“第二水源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再生水已成为北京“第二水源
9月17日,北京市召开水务工作新闻发布会,北京市水务局局长金树东介绍了近期北京水务工作的总体情况,他提出北京市水务工作稳步推进,北京市水源供给能力正在不断提升。

    再生水已成为“第二水源”

    近年来,水资源短缺问题一直困扰着北京,随着城镇化发展,以前丰富的地表水系迅速断流、干涸,甚至地下水也出现超采严重。据统计,近几年北京用水总量达36亿立方米,而年均水资源总量仅为21亿立方米,用水缺口高达15亿立方米。为此,北京市政府积极新建水厂、再生水厂以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金树东表示,十二五期间,北京中心城区将新建第十水厂、郭公庄水厂等7座水厂,新增供水能力143万立方米/日,水厂供水能力由现在的313万立方米/日升至456万立方米/日,新建供水管网783公里、改造供水管网1912公里。郊区10座新城新建13座水厂,扩建5座水厂,新增供水能力166万立方米/日,总供水能力达到257万立方米/日。新建配套管网528公里,改造170公里,南水北调市内配套工程也全面投入运营。

    此外,金树东表示北京再生水的利用也实现了从无到有。截至目前,北京已经建成高品质再生水厂23座,建成再生水利用干线800余公里。2012年全市再生水利用量达到7.5亿立方米,城区中9座热力电厂全部用于再生水 ,工业年利用再生水达到1.4亿立方米。再生水现已占据全市总供水量的21%,是名符其实的“第二水源”。

    据了解,再生水资源现正用于海淀区、朝阳区部分区域的城市绿化、住宅冲厕等市政杂用,以及河湖水系定期补给、换水,尤其是作为奥运公园水面的景观水体补充水。

    三年行动方案:全市将新建再生水厂47座

    今年,北京出台了《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3-2015年)》。方案提出,建设再生水厂、配套管线、污泥无害化处理设施和临时治污工程四大类,共83项任务,全市新建再生水厂47座,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厂20座,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其中,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8%,四环路以内地区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达到100%,新城达到90%,实现首都水环境的根本好转。

    据统计,2000年至2012年底,北京的大中型污水处理厂从8座增加到41座,小型城镇污水处理厂已建成50座,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从149万立方米增加到398万立方米,年污水处理量从3.7亿立方米增加到12.6亿立方米,年污水处理率从40%提高到83%。

    八类工程有效缓解水紧缺

    针对首都发展阶段和水务面临的形势,北京水务系统未来将实施“保水、治水、净水”八大类工程。其中包括:统筹南水北调工程,加强流域清水补给工程建设;统筹三年治污工程,加快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建设;统筹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加快源头环境建设;统筹中小河道治理,加快河湖水系连通建设;统筹河湖生态环境建设与治理,加快水质改善工程建设;统筹雨洪控制与利用,加快西蓄和排水廊道建设;统筹城乡供水工程,加快自备井置换及配水管网建设。

    金树东强调,北京市的目标是在三到五年内基本实现“清水、再生水、雨水的联调保供给”显著改善全市水环境。

    会后,北京市水务局邀请随行的媒体记者参观采访了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第九水厂、北京市排水集团清河再生水处理厂以及南水北调工程的团城湖明渠,并了解相关水务工作。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再生水已成为北京“第二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