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明年送水入北京 多项措施确保水质安全

  优质水源明年送入京城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将丹江口水库通过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陶岔渠首闸引水至北京团城湖,全长1277公里。作为渠首所在地的南阳市中线工程,也是水源区和主要淹没区,沿线工程建设、水质保护和移民工程等任务量大而艰巨,在整个中线工程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昨天上午浇筑完工的湍河渡槽第54榀槽身位于河南省邓州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干线的控制性工程,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U形输水渡槽。湍河渡槽工程全长 1030米,槽身为相互独立的三线三槽预应力混凝土薄壁U形结构,共18跨,单跨长40米、重量达1600吨。设计流量为350立方米/秒,加大流量为 420立方米/秒,按此流量每5秒即可装满一个标准游泳池,一个半小时可装满一个昆明湖。
  
  为确保“一池清水入库,一泓清水北上”,南阳市积极做好丹江口库区及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确保调水水质安全。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陶岔断面29项水质监测指标中,除总氮为Ⅳ类水质外,其余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Ⅱ类水质标准。
  
  水质监测实时传回北京
  
  淅川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所有可能造成水质污染的项目已经一律关停,全县的涉水旅游项目和农家乐宾馆全部清理整顿,对污染丹江口水库水质的餐饮船只全部停业。
  
  同时,淅川县还成立了2000人的护水队,全天候巡查,打捞水面漂浮和河岸的垃圾。相关的环保、水利、水产、国土、规划等部门还组成联合执法队,对违规排放、违法建设、非法采砂采矿等行为进行查处。
  
  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水质自动检测站,刚刚分析得出的水质检测报告已经实时传输回北京。工程师褚东方告诉记者,这座2004年初开始运行的陶岔水质检测站站内目前使用的全是欧洲进口的最先进的水质检测设备,设备每隔4小时都会自动对包括pH值、水温、浊度等11个因子进行检测和分析,数据可以直接显示到北京相关部门的检测屏幕上。
  
  监测站时时监控水质可自动“报警”
  
  记者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河南南阳陶岔水质自动监测站看到,几台大机器正在安静的进行监测。监测站的高级工程师楚东方指着机器上的数据告诉记者, “目前,我们这能检测的11项重要指标,基本上达到国家Ⅰ类。”记者了解到,这个监测仪器是对渠首水质进行时时监控的,每天自动检测6次,发现问题便可自动“报警”,相关工作人员便会前来处理。但到目前为止,十年来从未有过“报警”情况出现。
  
  据了解,此前,丹江口水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氮超标,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农村面源污染。为了确保“一库清水”北送,南阳市还大力加强了生态建设;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并且建立多个监测站,加强对水质的监控。并严格环境准入,有效控制了水源污染,加强对已建成的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监管,促进了水质保护。
  
  楚东方还提到,监测站在明年会更换设备,将来可检测的指标会超过20项。2014年十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把这一库丹江水送到北京。经过1277公里的“路程”,流进北京团城湖,让北京市民喝上清澈甘甜的丹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