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虫治虫“派遣”20亿头赤眼蜂守卫6万亩松林

本报7月29日讯油松是我省省树,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而油松毛虫是危害我省油松的重要害虫,发生较为普遍。为防止油松毛虫“迫害”松林,今年我省培育并释放了20亿头赤眼蜂,用“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措施来消灭害虫,保护油松。



赤眼蜂的个头比芝麻粒还小;它们害怕风吹雨打,更怕蚂蚁把它们当作美餐;它们淘气、嗅觉灵敏,能很快找到油松毛虫的卵穴,产卵其中,在寄主卵里生活繁衍。我省林业部门正是利用赤眼蜂的这一繁殖特性,通过“益虫治害虫”的天敌繁育对松林油松毛虫进行生物防治,从以往的防治经验来看,效果很不错。



我省每年约有400万亩林地会发生林业病虫害,约有4万亩林地成灾。目前,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有物理、化学、生物3种方式。相比而言,化学药物的方式最快,但是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会将益虫杀死,还会残留到土壤和水中,污染环境。



通过灯光气味诱捕害虫灭虫的物理防治方式,及通过培养害虫天敌的生物防治方式,对环境和树木造成的损害相对较小,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无公害防治方法。我省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尝试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其中内容之一就是人工繁育林业害虫的天敌。



释放赤眼蜂,一般是等到油松毛虫开始羽化及产卵的时候。被放飞的赤眼蜂能快速准确地找出最新鲜的油松毛虫害虫卵,然后在那里产卵、繁殖,最终赤眼蜂通过破坏害虫的卵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今年我省繁育出20亿头赤眼蜂,技术人员分别在大同市灵丘县、长治市黎城县等地的林场,将这些赤眼蜂进行林间释放,对近6万亩松林的油松毛虫实施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