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完成野生植物调查编目 北京发现10种新植物

 唐松草、旱榆、野生萱草……本市野生植物大家庭新添10个新成员。北京林业大学师生与市林业种子苗木管理总站对本市野生植物首次全面系统的调查和编目近日完成,不仅发现10种新植物,还对北京地区野生植物物种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并绘制完成了本市的植被分布图。

  师生访百草访出10种新植物

  这项名为“北京市重要植物种质资源调查、评价研究”野生植物调查编目历时三年,每年北林大都有五六百位师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北京群山,仿效神农、李时珍,寻访百草。

  终于,10种此前在北京地区文献上没有记录的植物物种被师生发现。在延庆玉渡山,他们发现毛茛科的唐松草;在门头沟区小龙门和龙门涧,发现长喙唐松草;在门头沟区龙门涧,发现了旱榆;在延庆松山,发现了龙胆科的廻旋扁蕾;在延庆野鸭湖,发现唇形科的狭叶黄芩;在门头沟区东灵山,发现菊科的一枝黄花;北京小龙门地区尚分布有北京市新记录物种鞘舌卷柏。

  此外还有3种,原来在《北京植物志》中记载为栽培,而在调查中发现了其野生居群。包括海淀凤凰岭百合科的卷丹;延庆松山的野生萱草;门头沟区百花山的禾本科冰草。



  师生和科研人员还发现了11个具有观赏价值的野生植物新变型。其中,花重瓣变异5个,分别是龙胆科的当药、轮花肋柱花、中国扁蕾和假水生龙胆,以及蔷薇科的雪白委陵菜重瓣变异类型;白花变异5个,分别是龙胆科的秦艽,桔梗科的展枝沙参,紫草科的钝萼附地菜,玄参科的穗花马先蒿和唇形科的密花香薷;另有一个绿花变异为百合科的藜芦。

  首次完成野生植物调查编目

  虽然每五年本市就做一次森林资源调查,但重点在森林分布、面积和蓄积上,并不包括植物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林分生长状况等。北林大师生和科研人员的这项调查,不仅填补了这一空白,而且还首次全面系统地完成了北京野生植物调查和编目。

  不仅查清了野生保护植物的具体数量和分布状况,明确了野生保护植物的分布格局,还对500种野生资源植物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北京地区7个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分布中心。

  师生和科研人员对全市现有野生维管植物的种类、分布都有了全新的调查统计,新增上百种类群。这是北京地区最权威、最全面的野生植物物种统计结果。

  此外项目组还确立了野生资源植物评价的体系和指标,对500种野生资源植物进行了综合评价。科学系统地进行北京植被调查、分类和特征分析,明确了北京山区和湿地的6个植被型组、10个植被型、163个群系,并绘制了北京市植被分布图。建立了植被与植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为北京植被管理、环境建设以及科普教育提供了最新的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