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击减排”是不是资源浪费?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突击减排”是不是资源浪费?
“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大限将至,各地高耗能企业收起了以往的“饕餮”嘴脸,纷纷变得“慈眉善目,细嚼慢咽”了。然而这场节能减排的“突击秀”之后又会如何?会不会发生“报复性”恢复生产?

  一季度我国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同比上升3.2%,上半年累计单位GDP能耗上升0.09%,要实现全年降5.2%的目标任务艰巨。为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地方政府正推行继今年5月之后更为严厉的“节能减排”风暴。

  工信部8月向社会公告18个工业行业2087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主要涉及水泥、造纸、焦炭、炼铁等行业,要求名单内的企业9月底之前关停。但是,目前的“节能减排风暴”波及范围要大于上述名单,甚至有一些措施已超出“节能减排”的正常范围。

  9月3日,河北省武安市政府“一纸禁令”下达到了该市全部18家钢厂手中,根据规定,钢厂要在5日凌晨全部关停所有生产设备。为了督导效果,市长亲自牵头成立小组,抽查各个钢厂的“停产”落实情况。2010年是中央政府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最后一年。根据规划,要完成“十一五”降耗20%的目标,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还要下降5.2%。正是这样艰巨的任务,让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运动式的限产,在全国各个省份相继上演。

  不仅是在武安,河北各个省份,都对“两高行业”掀起了大规模的限产限电运动。9月开始武安市宣布18家钢厂停产后,5日下午紧急召开了全市节能减排大会。而就在当天,唐山30多家钢厂和26家焦化企业就接到了市政府办公厅文件,要求后四个月限产近50%,第二天下午在河北国丰钢厂召开了动员大会。另一边的河北衡水市安平县,为完成节能降耗指标,对全县分3批实施限电,每批限电22小时。限电期间,不仅居民家停电停水,医院和红绿灯也遭停电。每供电50小时停电22小时。

  9月开始,广西、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对不符合能耗标准的钢铁生产企业,实施了强制性拉闸限电或提高供电价格。广西不仅对落后产能实行限电,一些节能水平较高的钢厂也准备部分停产。从9月2日起,柳钢已陆续停产多条生产线,停产计划为时一个月,影响产量30万吨左右。广东珠三角地区焦炭等11个行业的淘汰类和限制类企业被纳入差别电价的范围,9月1日起其用电价格将提高,至此广东实行差别电价的行业达到19个,覆盖了主要的高耗能和高污染行业。

  这种“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的“疯狂减排秀”的确有一些突击效果,然而更多的是人们的质疑。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突击减排”是不是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