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找准减排突破口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广西找准减排突破口
记者日前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局获悉,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广西继2007年首次出现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后,2008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再度下降,污染减排工作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为广西加快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环境基础。
  从“十五”末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排在全国前列,到连续两年实现“双下降”,广西的减排成效来之不易。
  “十五”末,广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居全国第一位,二氧化硫排放量居全国第十一位。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广西工业以资源型为主,制糖、造纸、酒精、冶炼等行业占较大比重,结构性污染突出;治污能力较弱,由于经济实力不强,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十五”规划中的部分环保重点项目未能按期完成。另外,由于广西经济快速发展,污染物新增量也在快速增加,污染减排面临基数大、新增量大的双重压力。在巨大的减排压力面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局党组带领全局干部职工迎难而上,下大力气开展减排工作,始终把污染减排作为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污染减排。
  广西下大力气做好的减排实事之一,就是大规模建设环境基础设施,解决历史欠账问题。长期以来,广西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2007年,全区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只有10.8%,远低于全国60%的平均水平。为改变这种落后状况,2008年7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决定》,要求到2010年底,全区所有市、县及国家级、自治区级园区建成污水处理厂,全区城镇平均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60%,力争达到70%。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局及时调整项目环评分级审批权限,将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下放至地级市环保局,并要求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环评文件审批工作,全力支持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各市积极采取措施,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一批城镇污水处理厂先后建成投运,有力地解决了城镇环境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环境保护的历史欠账问题。
  广西扎扎实实做好的另一件减排实事,是针对结构性污染的特点,以制糖业治污为突破口,开展行业污染治理。通过对重点行业进行集中整治,全区各地绝大多数制糖企业已建成末端废水生化处理设施,大部分淀粉企业改变原始的废水存放方式,基本完成厌氧——好氧设施建设,极大地减少了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007年,全区100家制糖企业中,有33家糖厂建成污水治理设施。2008年,又有58家糖厂建成污水治理设施并投入运行。目前,全区已有90家糖厂的污水治理设施建成并投入运行,每天的污水生化处理量接近百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得到大幅削减。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广西找准减排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