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子牙河变样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创新机制子牙河变样
河北省环保局近日通报了今年9月子牙河水系主要流域跨市断面水质目标监测结果,涉及5个设区市的14个监测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浓度均在200毫克/升以下。
 然而,就在今年3月前,子牙河水系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浓度超过1000毫克/升的时间并不鲜见,为什么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河北省环保局副局长杨智明告诉记者,“双三十”和生态补偿等制度的实施,加快了子牙河污染的治理,这是环保机制创新的结果。
  强化目标考核机制
  今年年初,河北省推出了节能减排“双三十”制度,全省各地纷纷使出硬手段、硬措施,全力以赴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衡水市启动了“1510”节能减排工程,沧州市出台了《关于“8755”减排工程实施方案》,邢台市制定了《邢台市“双三十”重点工业集中区和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目标考核实施方案》,唐山市启动了实施节能减排“10100”工程,邯郸市推出“双百+否决”考核机制。邢台县爆破拆除了78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土石灰窑,并且下发文件,确定用两年时间,对全市72座水泥机立窑全部进行关闭淘汰。
  在实行“双三十”制度的同时,河北省还强化了目标责任的落实。今年以来,河北省相继印发了《关于建立和完善设区市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综合考核指标体系的意见》等,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5项指标列入定量考核体系,严格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省政府将污染减排目标逐级分解下达到各设区市、县(市、区)、重点企业以及省直相关部门,实行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双重控制,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建立了责任明确、分工协调、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污染减排目标责任体系。探索流域治理机制
  河北省政府几年来对子牙河的治理从未停止过,但子牙河的水质出现明显好转,还是从今年3月实施了生态补偿制度以后开始的。对此,邯郸县苏里村老支书王积文感受颇深:“过去年年治污,花了不少钱,到头来还是面貌依旧,现在这项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后,半年时间就变了样。”
  今年3月,河北省率先推出了针对一个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制度规定:子牙河水系各市出境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超过200毫克/升标准的1倍,扣缴50万元生态补偿金,超标两倍以上扣缴150万元,水质每月监测,超标一次罚一次,连续4个月超标将被实施“区域限批”。
  制度实施后,4月,子牙河流域的5个城市均被扣缴了生态补偿金。而到9月,没有一个城市被扣缴。生态补偿制度的实施,加快了子牙河污染的治理,为治理流域污染探索出一条可供借鉴的新途径。正如一位环保专家所说,水污染治理的关键,不仅仅是技术和资金问题,更重要的是体制机制问题。
  创新环境执法机制
  河北省把2008年确定为全省强化环境执法年,突出建立联合执法制、联动检查制、考核通报制、执法责任制、激励表彰制、责任追究制,不断创新环境执法思路、机制、手段。出台了《河北省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办法》,赋予环保部门现场封存和暂扣权。此外,河北省环保局还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落实“三严”要求强化环境执法的意见》,就项目审批、供水供电、土地占用、证照办理、金融信贷等明确了各自职责和具体要求,进一步健全了多部门联合把关、共同推进的污染减排工作机制。
  环境执法机制的创新还表现在执法监管上。一是对占全省污染负荷85%以上的726家重点企业强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设施,今年年底前,726家重点企业将全部实现自动在线监控。二是设立环境监督员,10月13日,河北省环保局组织了环境监督员资格考试,为34名环境监督员颁发了“河北省环境监督员资格证书”。三是实行环境信用分级管理,将综合评定结果向社会公开,并纳入银行征信系统。四是以重点污染企业、重点流域以及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为重点,组织开展了环境隐患百日督察行动、环保重点案件后督察行动等一系列专项行动,集中治理了一批饮用水源安全隐患、重点行业污染和工业园区环境违法问题,挂牌督办各类企业214家,停产整治110家。
  完善环保政策机制
  河北省围绕环保政策机制创新,深化了环保收费改革,进一步加大了财政扶持力度。今年,河北省财政安排环保专项资金4.06亿元,重点用于大气和水污染治理;提高排污费收费标准,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收费标准由每公斤0.7元和0.63元,提高到每公斤1.4元和1.26元;全省所有城市、县城及3万人口以上重点镇、独立工矿区,全部开征污水处理费,县级以上城市污水处理费平均收费标准不低于每立方米0.8元。
  同时,河北省环保局还将建立有利于污染减排的市场投入机制,完善污染减排“以奖代补”机制,进一步加大生态补偿金收缴力度。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创新机制子牙河变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