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生态环保发展制度规范越来越严

今天,环保已经成为时尚元素之一。
    三四十年前,环境保护的概念在国务院召开的有关会议上被提出时,有人反对说,污染问题是资本主义国家才有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不会有污染,不用搞环境保护。但在其后的数十年间,环境保护不仅被高度重视,还成为国家基本国策之一。

    从上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在政府的政绩评价体系中,污染物减排指标的完成情况已经和官员的升迁紧密相关。中央政府的指挥棒是,决不允许再走先经济后环保、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在这样的指挥棒下,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正在协调发展:1992~2007年间,中国经济总量扩大了3.3倍,而工业废水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增长5%和62%,化学需氧量(注:衡量水体污染物的指标)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分别降低了31%和54%。

    不断升级的决心

    2008年3月27日上午9时,环境保护部举行挂牌仪式,换下的是国家环保总局的牌子。整个过程只有5分钟,但从环保总局升格到环保部,变化的不仅是名称,还有一个国家和污染较量不断升级的决心。

    今年80岁高龄的曲格平是环保总局第一任局长,他见证了我国的生态环保历程。在他看来,新中国环境保护的奠基人应该是周恩来。

    文革期间,周恩来总理主持成立了“国务院计划起草小组”,协调国民经济的发展。曲格平是这个16人小组的成员之一。曲格平回忆说,上个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三四年间,他整理的周总理关于环保的讲话就有30多次。周总理还曾多次对小组成员说,在安排未来国民经济计划时,一定要考虑环境保护。

    1972年,全球环境峰会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举行,中国派出了代表团,这也是中国重返联合国后参加的首个国际会议。这次会议让中国代表团意识到,发达工业国家出现的污染问题也在中国出现了苗头。

    1973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保大会。这是环境保护的概念第一次被推向全社会,这一年被认为是我国环境保护“元年”。那次会议后,中央政府决定在当时的城乡建设部设立一个管环保的部门。

    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召开。会上,宣布将环境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很多环保界的老人都认为,在那个年代,我国把环保定为基本国策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因为当时经济百废待兴,各级政府更多地关注经济复兴而忽略环境保护。

    尽管有反对的声音,但中央政府还是提出了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1984年5月,国务院决定成立环境保护委员会,专门负责协调各部门间的环保问题。

    第三次全国环保大会在1989年举行。会议提出了谁污染,谁治理、排污收费、地方首长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等制度和政策。曲格平认为,这些变化昭示了我国的环境管理由口头号召转变为制度规范。

    2006年4月17日,一场不期而遇的沙尘暴席卷了北京。就在这一天,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召开,温家宝总理在做报告时用了这样的开场白:外面黄沙漫天,我们再也不能闭门开会。那次会议形成了一份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的决定,其中提到,要由过去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并重;要由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增长,向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