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亿饮水工程不安全 市长关注无进展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2亿饮水工程不安全 市长关注无进展
2011年,新华社曾报道辽宁新民在117个村实施的“防氟改水工程”:送走了高氟水,引来了铁锰超标水,造成劳民伤财。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辽宁新民“民心工程”为何砸了民心?》。而两年后,光明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同样是在新民的另一个农村饮水工程,也暴露出诸多甚至更为严重的问题。
——低质的水、劣质的管、变质的工程,百姓喝水“不放心”
“你看这个水,谁还敢喝?”谷彦明指着玻璃杯中墨绿色的水对记者说。他是辽宁新民市韩垞子村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管理员。
辽宁省新民市的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自2009年开工建设到2011年基本完成,四级财政投资2亿多元,但至今还未通过规定的省级验收。光明日报记者日前两次深入该市农村调查采访,发现该工程在建设和运行方面存在水质不达标、管材爆裂多、设备荒废多等诸多问题,同时还出现水利局干部成立公司承包工程标段的现象。当地群众惊呼:安全饮水工程“不安全”,喝水“不放心”。
水质明显不合格,多数村民不敢喝
在谷彦明家中,他拿出一个简易的电解水质检测器,插入两个杯子中。左边的杯子装的是用过滤器过滤后的自家井水,右边杯子装的就是饮水工程管道出来的水。两分钟过后,只见左边杯子浮起一层白色的漂浮物,而右边杯子却是整杯水都变成了墨绿色。
“水的颜色越深越浓,表示水里的杂质多,金属超标。” 谷彦明解释说,“我家里人都不敢喝这个水,只能用来洗衣服。我请人在家外面又挖了一口井,把水引进来,花三千块钱装了一个过滤装置。村里人几乎都知道这个水质有问题,有条件的人都不喝这个水,喝的是过滤后的水,可是有钱买过滤器的人很少。”
谷彦明家中还备有一种TDS电解水质检测笔,面对记者,他对自家过滤的水和工程供水进行测试,结果是:电解前自家过滤水数值是37,工程供水数值是72;电解后,自家过滤水数值是16,井房的水数值居然高达238。他解释,数值越大,表明水中含的杂质越多,有害物质越多。“国家对农村饮用水有专门的卫生标准,但这种水质明显是不达标的。”
在柳河沟镇的永安村,井房管理员胡明利向记者愤愤不平地说:“这个大水罐放出来的水经常是黄的,我每周都要洗一次。”他说,这个水站的水罐的电动清洗功能经常不灵,导致放出来的水是黄褐色的,混合着铁锈和锰砂,村民无法饮用。出于责任心,胡明利几乎每周一次人工来清洗:“一次要两个钟头,累得我半死。”
水管爆裂超常规,处理设备成摆设
2009年新民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兴建时,谷彦明担任韩垞子村的村支书,负责工程进村建设的对接工作,2011年退下来之后,就开始负责韩垞子村等6个村的饮水工程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当被问及什么原因造成工程水质不达标时,他气愤地说:“整个项目都有毛病,水管爆裂,水表倒转,消毒柜成摆设。”
谷彦明介绍说,每个村都盖有井房,用于水处理以及向村里面供水,通过水管通向各家各户,通水用的管子都是水利局的人负责拉过来的,由村民进行铺设,光韩垞子村就埋下1万米左右的水管。但是,有的水管铺了半年就爆了,埋地底1米多深的管子开始往上喷水,由于管子质量问题,怕管子承受不了,因此不敢一天24小时不间断供水,只能每天供水两个小时。
在韩垞子村的井房,谷彦明指着一个蓝色大水罐说:“这是水处理器,里面装的是锰砂,用于过滤。但是这些罐中的锰砂不合格,所以水质受影响。”他又指着放在井房的一个电子柜说:“这是消毒柜,但是只是个摆设,根本没有消毒用的漂白粉。”
在另一个村赵坨子村,王振山是村井房管理员,他说:“2009年盖的井房,由于工程质量有严重问题,抽上来的水里全是沙子,水罐的过滤不起作用,消毒柜没有用来消毒的漂白粉,形同虚设。现在只能把管子接到十年前挖的井,用那边抽上来的水给全村供应。”
他找出几根水管给记者看:“这上面的裂缝是很长的一道,就像是用锋利的刀划的,这明显就是承受不了水压爆裂形成的。”他又拿出两根差不多大小的管子:“这是两根相同半径规格的管材,右边那个是别的厂家生产的合格管子,左边那个是我们用的管子,你看,用肉眼都能比较出来,左边那个管子管壁要薄一些,而且不均匀。”
“我上个月修管子就修了十七次,这远远超过正常的频率。而在工程刚供水的前两年,爆管的数量更多,一个村子平均每个月二十多起。” 王振山抱怨说,“现在我根本就不敢用水利局原来提供的管材,只能到市场上买其它管材。”
王振山介绍,赵垞子村共830多户,因为许多村民对工程供水不放心,只有150多户用了饮水工程的水。原本这150多户都装了水表,以水表来计量,并收取水费。但是这150多户中有70多户的水表出现了问题,有的爆裂,有的倒转,使得以表计量收费不能实施,现在只能在晚上5点到7点这两个小时供水,村民能接多少算多少。
监理方多次发文,管材质量存疑
“就是这个盘锦鑫田公司提供的管材,让我走投无路。” 吕艳斌指着一根裂开的管材说,“这上面还印着这个公司的名字——盘锦鑫田塑料管业有限公司。”
一份由名为《新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合同(八标段)》的合同显示,项目发包人为新民市农村安全饮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包人为盘锦旭东水利工程有限公司,总标的额为2500多万元。吕彦斌解释,实际上发包人就是新民市水利局,因为这个农村安全饮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负责人就是当时的水利局局长雷金声。
“盘锦旭东水利工程有限公司是名义上的承包人,实际上我是实际的施工方。” 吕艳斌介绍说,“2009年7月,工程已经进行到铺水管的阶段,而水管送到工地后,我们当即就发现管子有可能质量不行,主要是管壁较薄并且不够均匀,于是向监理方反映。”
一份由监理方北京奥滕博宇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新民监理部在2009年7月7如出具的《监理通知》显示,监理方发现第七标段和第八标段“到场PE管材没有提供出厂合格证、卫生防疫检验合格证和质量检测报告单原件,并在外观检测时,发现管壁厚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并达不到供货提供的规格厚度规定”,因此,监理方当即书面提出“暂定使用不合格的管材,待有关方检测、研究、决定后处理或使用;施工单位要严格要求供货单位提供符合设计合格标准的管材。”监理方还对第八标段的东营子村、黄岱子村、韩垞子村等多处的管材进行取样检测,结果是管壁厚度全部不达标。
同样由北京奥滕博宇公司出具的7月30日的《监理通知》上,明确表示“75规格的PE管材在送检压力试验时不合格”,在9月22日出具的另一份《监理通知》上,“50、75、90、110四种规格的管材全都不合格”,而在当时的详细的《监理抽检报告表》上,这些管材的实测壁厚绝大部分都小于设计壁厚。
“我们按监理方要求进行停工,并把相关情况保送给水利局。但是后来水利局的领导说管子质量没有问题,尽管铺,并且水利局还让管材公司的出具了一份《质量保证承诺书》。为了赶工期,我们只能继续施工,将管子埋了下去。”吕艳斌说。
这个过程得到了鄢德琛的印证,他在八标段的施工中作为项目协调人,在四个乡镇总计约50万米的管道铺设工程中承担协调工作。鄢德琛说,厂家把管子运到后,他就负责接收物资,并把监理方叫来检查管子质量。当时监理方就用卡尺测量管子厚度时,发现管子不达标,厚度不够,且薄厚不均匀,就要求工程暂停,等合格的管子到了再继续施工。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好几次,工程也停了好几次。每次停工都要停个四、五天,这其中有些地方都已经把沟挖好了,工程一停,一下雨,沟就塌了,又得重新清理沟。清理沟槽比挖沟费劲,沟太窄,人下不去,只能用工具一勺勺地往外挖。“水利局的领导说管子质量没有问题,要我们就赶紧下管子。我们只好照办了。”鄢德琛无奈地告诉记者。
政府拖欠维修款,施工方背负巨债
68岁的庄先栢一脸苦相地说:“当时以为这个是政府工程,维修应该有钱可赚,可是谁知道这一修起来就是无底洞。三年下来我已经欠了工人的劳务费500多万元。”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2亿饮水工程不安全 市长关注无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