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治水,先治工业污染源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要治水,先治工业污染源
近日,记者走进平阳滨海园区电镀园区一期工程工地,看到十几栋框架厂房已林立于平地,施工队伍正在为厂房投用做最后冲刺。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园区一期占地13亩,能容纳25家电镀企业入驻,二期还有5家入驻。
这是该县整治企业污染源,保护水环境的一个缩影。该县将结合“三改一拆”和六大园区、小微企业园建设,通过入园集中治理工业污水排放,引导企业整合重组转型升级,实现改善环境与保护现实生产力互利双赢。
“三改一拆”——
治水中保护现实生产力
“三改一拆”作为治水组合拳之一,平阳深知不能对沿河企业简单一拆了事。该县一方面对涉水违建实行“三必拆”:沿河违建必拆、影响“四边”环境的农房必拆、沿河两侧企业违建围墙必拆,另一方面又特别强调“违必拆,用先拆”,在拆改中保护现实生产力。
截至8月,平阳在“三改一拆”中,已累计完成拆违任务173万平方米,占市定年度任务的96.1%;完成旧村改造面积27.7万平方米,占市定年度任务的92.2%;完成旧住宅区改造面积6.2万平方米,占市定年度任务的72.4%;完成旧厂区改造面积3.7万平方米,占市定年度任务的74%。
这项工作能取得阶段性成效,得益于该县采取多项特色措施:将拆违与安全隐患整治、环境污染整治、城中村改造、重点工程建设以及低效用地再开发相结合,防止违建反弹。建立“三改一拆”微信群,在日常巡查中发现违法建设,以微信方式报告“三改一拆”办。出台全市最严考核机制,连续三个月拆违考核排名末位的镇,其分管领导、对应镇的县住建、国土基层分局所负责人给予免职;全县拆违和无违建道路创建工作在全市年终考核中排名为末位的,县住建、国土部门分管领导给予免职。
六园和小微园——
入园治污产业重组
去年开始谋划、总占地两万亩的六大园区建设是平阳治水促转型的平台。其中,平阳县新兴产业园布局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产业,今年将完成围垦造地。万全现代产业新区标准厂房一期的企业已进场施工,二期完成控规编制审批,万全装备制造园正进行控规可行性审查。鳌江机电科技创新园完成控规编制,正在进行其他前期工作。水头皮革基地今年计划建设8家企业、3条市政道路、1个宠物原材料市场,及拆违建新500亩。北港文化创意产业园完成部分土地控规编制并通过会审。中部新区工业园完成总规修编会审。
在这“六大工业平台”基础上,平阳将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到战略地位,力争今年内开工150万平方米,3年完成300万平方米。截至7月,投入小微企业园建设用地585亩,计划建筑总面积66.3万平方米,累计投资11.7亿元,竣工46.4万平方米。其中,由政府主导建设的创业园——平阳育强标准厂房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面积11677平方米,总建设面积22918平方米,企业即将入驻。
工业治污——
强化减排提升传统产业
以上述两大工作为主抓手,平阳提出三年治水行动中的工业污染整治目标:强化污染减排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发展中的调控作用,严格环境准入,加快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集聚集群和经济转型发展。
今年9月底前,完成列入淘汰关停范围的企业淘汰关停,年底前完成电镀基地厂房建设并投入使用,完成制革污染整治并通过验收。2014年6月底前,完成造纸、合成革污染整治。2014年9月底前,电镀、烂板、印染、造纸、合成革行业污染整治提升工作通过市政府组织的核查验收。2015年6月底前,完成化工行业整治;2015年9月底前,全县化工行业污染整治提升工作通过市政府组织的核查验收。2015年12月底前,完成卤制食品企业整治。
针对传统产业,该县重点整合提升明胶和宠物用品行业,促进制革企业转产转业,鼓励企业向皮件深加工等低污染行业转产。今年底前,取缔无证无照违法排污企业(加工户),限期关停规模小、分布散、偷排乱排污染企业。2015年6月30日,实施零点行动,一律停产所有向塘河直接排放生产废水的企业。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要治水,先治工业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