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龙江河镉污染 保护地5道防线保障饮水安全

 农历龙年春节前后,发生在广西龙江河段的镉污染事件引发社会关注。目前,广西有关方面正全力展开一场用水安全“保卫战”。

  水污染的最新情况如何?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饮用水安全?污染源为何迟迟无法查清?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1月29日,记者从广西柳州市处置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了解到,龙江镉污染事件中的污染团前锋当天上午已进入柳州水源保护地。水源地部分断面镉浓度一度接近国家标准临界值,但目前尚在控制范围内。

  糯米滩电站镉浓度超标8倍,暂时未对柳江下游造成影响

  截至29日12时,柳州市河西水厂上游56公里的糯米滩电站镉浓度超标8倍,预计明后两日随着污染团峰值靠近,镉浓度还会有所变化。

  29日10时,西门涯处镉浓度为0.0187毫克每升,超标2.74倍(河西水厂上游46公里);龙江与融江汇合处下游3公里(河西水厂上游35公里)处镉浓度为0.0031毫克每升。

  据了解,由于主要污染团还在柳江上游的龙江河段,目前柳州市区饮水水源保护地仍面临威胁。

  处置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专家组专家、国家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许振成认为,目前,此次环境事件暂时还没有对柳江下游的黔江、浔江、西江造成影响。

  专家预计,位于柳州市区下游的红花水电站有约5亿立方米的库容,将大大稀释水中镉的浓度,红花水电站以下的柳江河段将不会出现镉浓度超标的情况。

  柳州市处置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副指挥长、新闻发言人甘景林介绍说,监测数据表明,柳州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地各断面的镉浓度仍符合国家标准,但部分断面接近临界值。预计未来4天内,柳州可以保证把饮用水控制在国家三类饮用水标准以内。

  龙江是属于珠江上游水系的一条河流,主要流经广西河池地区,在柳州市的柳城附近与融江交汇,汇成柳江后流经广西重要工业城市柳州。

  构筑5道“防线”,通过放水稀释、投放降解吸附物等方式降低镉浓度

  1月15日,广西河池市辖区内的宜州市的龙江河拉浪水电站内群众用网箱养的鱼,突然出现不少死鱼现象,引发当地群众议论和反映。

  宜州市环保部门经过调查发现,死鱼是由于龙江河宜州拉浪段镉浓度严重超标引起,龙江水体已遭受严重镉污染。19日,河池市发布通告称,经当地政府协调,上游电站加大下泄量,以有效稀释被污染的水体。当地政府正加强排查监测工作,重点监测企业的原料购进情况和废水废渣镉、砷含量变化情况,以尽快找到污染源。

  据医学专家介绍,镉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长期过量接触镉会引起慢性中毒,可对肾造成损害,晚期病例则会出现肾功能不全,并可伴有骨骼病变;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镉可引起急性中毒,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龙江镉超标事件被披露后,在沿江地区以及下游等地群众中引起不小的影响,24日晚间至25日,下游广西柳州市的多个超市发生抢购瓶装饮用水事件。

  污染事件发生后,环境保护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河池市、柳州市及相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广西启动了应急预案并成立处置指挥中心,约请专家分析研判,加强对龙江沿岸饮用水水质的动态监测,努力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据河池市副市长李文纲介绍,当地利用大坝控制受污河水的流量,在污染源至叶茂电站、叶茂电站至龙江三桥、龙江三桥至洛东水电站、洛东水电站至三岔水电站、三岔水电站至三岔铁路桥等断面设立5道“防线”,通过放水稀释、投放降解吸附物等方式降低镉浓度。

  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上千人参与污染监测处置

  据了解,目前广西已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由Ш级提至Ⅱ级。

  从1月18日起,广西河池市为切断新污染源,龙江上游7家涉重金属企业全部停产。当地先后派出重金属自动监测车4辆,采样车40辆,监测单位17个,监测人员200余人,在龙江及下游水域布点监测;23日,又增设7个监测点,密切监控龙江水质变化情况。上千名专家、消防官兵、保障人员奋战在龙江应急处置一线。

  在保障供水方面,柳州市供水部门在专家指导下,采取多种措施,引进应急监测车辆,24小时实时监测,新增净化设备,改造原水处理工艺,保证不让受污染的水进入供水管网。

  同时,柳州已启动日供3.5万吨地下水源潜能,并将柳州市民供水系统与南宁铁路局(原柳州铁路局)在柳州的供水系统连接起来。

  为让市民及时掌握信息,柳州市还通过电视、广播、网站等媒体及时滚动发布水情信息,平息市民恐慌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