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滦入津工程现状:河道被污染 水面漂死畜

  为了解决天津半个世纪以来所遭遇到的最严重的水荒,1983年,社会各界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打通了“引滦入津”工程引水渠道,将清澈的滦河水引进了天津。“引滦入津”工程也成为我国第一个跨区域引水工程。30年过去了,引来的滦河水还像当年那样清澈吗?天津人民何时才能真正拥有安全的用水环境?《经济半小时》记者沿着滦河河道进行了实地调查,一路走来,目之所及触目惊心。




  一、水流天津鱼留自家:水库竟成养殖基地


  “引滦入津”工程从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开始,通过输水干渠经迁西、遵化进入天津市蓟县于桥水库,全长234公里。5月17日,记者从北京出发,全程考察引滦入津工程的现状。记者首先到达的是潘家口水库与大黑汀水库,这是引滦入津工程的起点,也是天津和唐山的城市水源地。根据水利部2011年颁布的《关于公布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的通知》,潘家口水库与大黑汀水库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水源地。然而在大黑汀水库,记者在库区的水面上,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养鱼网箱,大量养鱼的饲料,每天都在进行抛洒。


  河北省迁西县三屯营农民张中勐告诉记者,渔民每天给鱼喂食饲料两次,以后还要增加到一天四次。


  研究显示,网箱养鱼过程中投放的饵料和产生的鱼类粪便沉在水底,会导致氮磷升高,加剧水库富营养化。而一份调研报告也显示:大黑汀水库每年网箱养鱼饵料和排泄物中总氮、总磷排放量已占水库总污染负荷的近1/3,如此重要的水源地,却有着大大小小多个导致水源污染的网箱。由于网箱的数量众多,当地的居民也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记者在水面上见到,每一个网箱的面积都很大,村民们说,水里养的这些鱼,是现在村里最挣钱的产业。一位村民指着自己最大的花鲢箱告诉记者,里面装了7000斤花鲢,预计产出价格在1万5左右。


  村民们介绍说,大黑汀水库水质好,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渔业养殖基地。不仅仅是网箱养殖,记者在大黑汀库区见到,这里已经成为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旅游景点,大小饭店林立,在水库的周围,已经和正在兴建不少的宾馆、度假村。同样,在位于大黑汀水库上游的潘家口水库周边,商业开发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记者在这个全国重点饮用水水源地的岸边,见到的是大大小小40多艘旅游船只,记者搭乘着快艇在水库里随意的行进,进入库区内部水域,除了航道以外,整个水面上基本都被网箱养殖所覆盖。记者在公开研究资料上看到,上世纪80年代,潘家口水库的透明度在十几米,水下清晰可见,但是2000年以来水库出现轻度富营养化,透明度很少超过4米,随夏季汛期温度升高可能达到中度富营养化,透明度甚至不足0.5米。在水利部2011年发出的《关于公布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本地区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的管理和保护工作,那么潘家口水库和大黑汀水库如此大规模的养鱼,难道就没有加管部门监管吗?


  根据记者调查发现,当地管理部门不仅不对水源地的网箱养殖进行制止,反而要向渔民征收费用,一个网箱需要向当地渔政缴纳50元钱。国家水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但当地人透露,只要你缴纳一定的费用,你就可以在这个水库里随意养鱼,记者在潘家口和大黑汀水库采访两天的时间里也看到,岸边没有任何水源保护区的界标和标志,相关的法律法规,这里的百姓也毫不知情。至于监管部门的身影,记者在三天的采访过程里,也始终没有见到过。


  依托潘家口、大黑汀水库,河北的迁西县已成为华北地区第二大淡水养殖基地。对于滦河水源地的水质问题,迁西县忘得干干净净。采访中,当地百姓说得最多的是养殖的效益,天津千万户家庭的用水安全,始终无人提及。





尾砂流入滦河。



  二、矿厂停产砂库依旧:尾砂流入生命水源


  滦河水从两座水库流出后,借道遵化市将最终进入天津。这段路上,滦河水又会经历些什么呢?


  沿河行进,记者进入了位于河北省遵化市境内的黎河段,黎河河道全长76公里,引滦入津工程在这里借用了50多公里河道进行输水。5月18日,记者结束了大黑汀水库的采访之后,进入了遵化市的黎河区域,进入河道之后,更多看到的,是两岸密布的采矿点和精选铁矿厂,而且,面积大小不一的尾矿砂库紧邻着河道。


  在离河河段的岸边,很短的时间内,记者的身上和脚上就布满了灰尘,河岸两旁的路面上也遍地都是尾砂,极易随着大风和降雨流入离河。记者在岸边随意抓起一把河泥,发现砂子的颜色发黑、呈粘稠状,其实这些就是铁矿砂的尾砂,而尾砂在短时间内不可能降解,只可能长期存在离河河岸或随着河水流下下游。


  当地村民反映,这两年,在黎河的两岸遍布着大大小小的二十多家铁选矿厂,这些尾矿就这样被堆放在黎河的两岸。采访时记者也注意到,和潘家口、大黑汀水库一样,在黎河两岸见不到任何关于水源保持区的标识和警示。不过矿厂负责人说,现在管理严格,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处于停产的状态,记者观察设备的腐蚀程度,确实停产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这位老板告诉记者,由于当地政府的整治,这里的铁选厂关门已经两年多的时间了,但是,对于尾矿的矿砂该如何处置,当地政府和矿场负责人都无动于衷。


  可见,虽然矿厂被叫停整顿,但两岸堆积的尾矿,现在是悬在滦河水质上最大的威胁。除了矿厂,黎河两岸现在还有6万多沿河居住的村民,也把黎河当作了垃圾场,污水池,这让引滦入津的水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水面上漂浮着死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