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 慈善基因越长越慷慨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研究发现 慈善基因越长越慷慨
中时电子报报道,鸿海集团创办人郭台铭捐款给大学盖医院,一出手就是一五○亿;但也有人一毛不拔,一辈子从未捐出一毛钱。捐款行善何以因人而异?以色列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人类慈善行为受到「慈善基因」影响,基因表面特定部位的长度决定善心的多寡。   

  演化科学界先前已指出,一个名为「AVPR1」的基因是导致田鼠产生合群关系的关键。以此为跳板,柯纳福(A.  Knafo)等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科学家进一步指出,AVPR1也是人类的「慈善基因」,基因表现越强,人们越倾向捐钱做善事。   



  RS3启动因子  决定善心多寡   

  这项有趣发现,四月初登上最新一期《基因、大脑与行为》(Genes,  Brain  and  Behavior)期刊。研究结果甚至精确指出,AVPR1基因上一个代号「RS3」的启动因子,长度因人而异;长度较短者越小气,越长者越倾向慷慨大方。   

  研究步骤分两路进行,首先设计一套名为「独裁者游戏」的网路慈善捐款游戏,由二○三位大学生扮演玩家,测试他们是否有慈善心。另一方面对他们进行基因型检定。   

  玩家被分成「独裁者」与「受惠者」,两组人数相当。在未被告知研究目的前提下,每位独裁者可拿到五○元以币(约十四美金),可以「私吞」这笔不劳而获之财,也可选择分给「受惠者」。   

  结果发现,十八%独裁者选择私吞,卅%选择与受惠者「五五分帐」,仅六%独裁者全数捐给受惠者。   

  研究团队把上述「分钱」的比例与基因互相比对发现,独裁者的慈善行为与「RS3启动因子」有绝对关连:启动因子越长、慈善基因表现越强,越倾向施舍;施舍金额多寡也与启动因子长度成正比。   



  利己或利他  都受基因影响   

  因为是以「分钱」游戏当作实验,论文开宗明义指出,这是第一个指出人类遗传变异影响经济决定的研究。再者,因为以田鼠的研究为基础,研究者大胆推测,人类与低等生物之间可能共享相同的演化机制,利己或利他都受到基因影响。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研究发现 慈善基因越长越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