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莱维特:中国科学家要避免权威崇拜

12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Beijer Hal新闻发布现场热闹非凡。相比去年的6名获奖者,2013年诺贝尔物理、化学、经济的8名获奖者,让原本狭小的新闻发布台更显拥挤。

  

在新闻台上,因最早将计算机引入实验而获奖的诺奖化学奖得主、66岁的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结构学教授迈克尔·莱维特(Miachle Levvit),无疑是其中最有活力的一个。

  

他用手中的“土豪金”iPhone5S与采访媒体对拍的举动,直接秒杀了脚上穿着黑白波点袜子,有着意大利血统的经济学奖得主、被称为“现代金融之父”的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尤金·法马(Eugene Fama)。要知道,往年发布会上,经济学奖得主都是最受欢迎、最爱发言的,而今年发言最多的人则属于莱维特。

  

在会后接受广州日报专访时,莱维特说,电脑已成为下一代不可缺少的工具。66岁的他在个人的facebook上分享自己的获奖经历,他98岁的老母亲也会用电脑发信。

  

而对中国年轻科学家,“多点独立性,减少对权威崇拜,年轻人应该在20多岁时有自己独立署名的论文。”他建议。

  

30天前,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成了欢乐的海洋。今年总共12名诺奖得主,两名都来自该院。

  

一个是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该院分子与细胞生理学系教授托马斯·聚德霍夫(Thomas C. Südhof),一个就是该院的生物结构学系教授迈克尔·莱维特。

  

连庄

  

斯坦福医学院再获化学奖

  

实际上,来自医学院的科学家获得化学奖在诺奖历史上并不奇怪。去年诺奖化学奖得主布莱恩·卡比尔卡(Brian Kobilka),也是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分子与细胞生理医学系的教授。在去年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纯医学院背景出身的卡比尔卡就表示,现代医学与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已经紧密相关,不分彼此,跨界获奖是必然的。

  

莱维特本人也有多学科的学术背景。他从小喜欢数学,拥有物理学与计算机生物学的学历,同时在大学期间教授化学、物理学与生物学分子结构课程。

  

莱维特获得化学奖,使他成为斯坦福医学院历史上第9名诺奖得主。对莱维特来说,获得诺奖源自一项他40年前的研究成果,莱维特与多名诺奖得主交往密切,对他来说,得不得诺奖,他已然宠辱不惊。

  

回忆公布结果的那个晚上,莱维特告诉广州日报记者,他是一个淡定的人,在凌晨1时就上床睡着了,而电话是在当地时间2时50分打给他的。对于获奖,他98岁的母亲十分高兴。莱维特说,能邀请将近100岁的母亲来到斯德哥尔摩,亲眼看到他领奖,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而至今,他98岁的母亲,依然坚持自己租车去旅行,使用笔记本电脑上网、发邮件。而他在以色列的兄弟与孩子们,也为他感到骄傲。

  

莱维特说,诺奖改变了他的个人性格。因为,此前他从没接受过大众媒体的专访,不知道怎样跟人说话。一个月前,面对采访他还不知道要说什么,而现在他对自己的未来很清楚。

  

奇才

  

25岁读完博士成3个娃的爹   

三名犹太裔科学家包揽2013年化学奖,在以色列引起了轰动。因为,莱维特不仅拥有美国国籍,还拥有以色列、英国国籍。这也使他成为最近20年在化学奖领域,以色列的第六名诺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