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研发“杀泥技术”远洋输出到古巴

香港科技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教育学院昨日达成合作,于明年向缺水严重的古巴输出科大的创新城市水管理系统,包括科大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教授陈光浩率其团队发明、可减少九成污泥的“杀泥技术”(SANI Process),以降低古巴当地对淡水的需求。

《水闻天下》第38期
辩:排污权交易市场如何?
来水世界推广您的企业!
辩:现阶段开征环境税,利

可节省三成淡水
香港作为全球唯一使用海水沖厕的地区,目前仍藉堆填或焚烧有关污泥,既消耗能源又造成污染。海水沖厕与淡水沖厕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海水沖厕的污染处理包含海水污水,污泥又是污水处理中最大的难题。应此,陈光浩率其团队,经过逾十年研究试验,发明“杀泥技术”(SANI Process)。
他表示,“杀泥技术”利用“繁殖速度较慢、分解速度较快”的“硫酸盐还原菌”分解及净化污水,可减低九成污泥量、五成污水处理费用和佔地面积,及三成半温室气体排放,还可同步做到减臭、除毒,并期望在未来五年内推广至全港及内地沿海城市。他又说,古巴缺水严重,水价昂贵(每立方米须13-20港元),引用该技术后,估计可节省三成淡水及降低大量成本。
名为“开拓水资源(More Water for All)”的研究项目,由欧盟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教育学院投入一千二百万港元资助,目的是助古巴适应气候变化及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资助中近七成用于硬件和“杀泥技术”的工程建设。
联合国资助1200万港元
该项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教育学院的Carlos Lopez Vazquez博士领导,包括在古巴首都哈瓦那附近的度假酒店(Breezes Jibacoa Hotel)建立海水沖厕系统、利用经处理的污水灌溉和“杀泥技术”处理污水,届时将大大降低当地对淡水的需求,鼓励污水处理再利用,以及利用海水作为二级用水。
科大团队将于2014年首季前往古巴实地视察及完成设计工作,并于2014年下半年开展工程及进行测试至2016年。香港渠务署辖下的沙田污水处理厂工程则将于2014年中竣工并进行“杀泥技术”大型测试,预计平均每天处理1000立方米污水。
专程来港出席仪式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教育学院环境工程与水科技学系主任Damir Brdjanovic教授认为,科大研发的“杀泥技术”为全世界沿海城市及岛屿提供了最节能和经济的节水方法之一。他表示,该技术除了可应用到沖厕系统以外,在农渔业、灌溉等领域亦有可观的市场和商机。
科大副校长李行伟教授补充,“除了在古巴实施杀泥技术,双方亦协议合办一个水资源与环境的研究生课程、设立培训水务专业人才的教育培训中心,以及研究可持续水务基础设施的研究中心”。相关的课程及交流项目预计将于2016年展开,最多可招收50名国际专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