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关键词:熔点标准物质  农药标准品  环保标准物质  水质检测标准菌株
    用于测量和记录待测物质对紫外光、可见光的吸光度及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并进行定性定量以及结构分析的仪器,称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或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
    1.仪器的基本构造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由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和显示器五大部件构成。
    (1)光源是提供入射光的装置。要求在所需的光谱区域内,发射连续的具有足够强度和稳定的紫外及可见光,并且辐射强度随波长的变化尽可能小,使用寿命长。
    在可见区常见的光源为钨灯,可用的波长范围350~1000nm,在紫外区常用的光源为氢灯和氘灯。它们发射的连续光波长范围为180~360nm,其中氘灯的辐射强度大,稳定性好,寿命也长。
    (2)单色器是将光源辐射的复合光分成单色光的光学装置。单色器一般由狭缝、色散元件及透镜系统组成。最常用的色散元件是棱镜和光栅。
    棱镜通常用玻璃、石英等制成。玻璃适用于可见光区,石英材料适用于紫外光区。
    (3)吸收池是用于盛装试液的装置。吸收池材料必须能够透过所测光谱范围的光,一般可见光区使用玻璃吸收池,紫外光区使用石英吸收池。
    (4)检测器是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的装置。要求灵敏度高,响应时间短,噪声水平低且有良好的稳定性。常用的检测器有硒光电池、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和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水质检测标准菌株
  硒光电池构造简单,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但长期曝光易“疲劳”,灵敏度也不高。
  光电管灵敏度比硒光电池高,它能将所产生的光电流放大,可用来测量很弱的光。常用的光电管有蓝敏和红敏光电管两种。前者是在镍阳极表面沉积锑和铯,适用波长范围210~625nm;后者是在阴极表面沉积银和氧化铯,适用范围625~1000nm。
  光电倍增管比普通光电管更灵敏,是目前高中档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一种检测器。
  (5)显示器是将检测器输出的信号放大并显示出来的装置。常用的装置有电表指示、图表指示及数字显示等。
  2.仪器的维护和保养
  分光光度计是精密光学仪器,正确安装、使用和保养对保持仪器良好的性能和保证测试的准确度有重要作用。
    (1)仪器工作环境要求分光光度计应安装在稳固的工作台上;周围不应有强磁场,以防电磁干扰;室内温度宜留在15~28℃。室内应干燥,相对湿度宜控制在45%~65%,不应超过70%。室内应无腐蚀性气体(如SO2、NO2及酸雾等),应与化学分析室隔开,室内光线不宜过强。
    (2)仪器保养和维护方法  仪器工作电源一般为220V,允许±10%的电压波动。为保持光源灯和检测系统的稳定性,在电源电压波动较大的实验室,最好配备稳压器;为了延长光源使用寿命,在不使用时不要开光源灯。如果光源灯亮度明显减弱或不稳定,应及时更换新灯。更换后要调节好灯丝位置,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窗口或灯泡,避免油污黏附,若不小心接触过,要用无水乙醇擦拭。单色器是仪器的核心部分,装在密封盒内,不能拆开,为防止色散元件受潮发霉,必须经常更换单色器盒干燥剂。必须正确使用吸收池,保护吸收池光学面。光电转换元件不能长时间曝光,应避免强光照射或受潮积尘。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我也来说两句 查看全部回复

最新回复

  • happylife123 (2014-6-23 22:21:46)

    现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原理一直是很经典的,但是真的在临床上直接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比较少了。现在大部分的自动化的仪器使用的原理仍和其中原始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相同,但是自动化程度大了很多,也往往和其他多种检测原理整合在一起使用。在临床直接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基本上已经没有了,已经逐渐被自动化仪器取代。
查看完整回复请点击这里: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