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损伤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慢性肝损伤
关键词:农业部标准物质  农药兽药残留  国家环境标准样品  标准品进口
    在较长时间内(>6个月)肝细胞发生持续性损伤称为慢性肝损伤(chronic hepatic injury),主要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一抗胰蛋白酶缺乏症、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血色素沉着症、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病理表现为炎症及进行性肝坏死,常伴有肝纤维化,可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这里主要介绍慢性病毒性肝炎。我国由乙型肝炎所致的慢性病毒性肝炎约占80%。轻度慢性肝炎患者一般预后良好;重度慢性肝炎预后较差,约80%的患者5年内发展成肝硬化,少部分可转为肝细胞癌。
    1.血清酶检测  大多数慢性病毒性肝炎转氨酶轻度上升(100~200U/L),血清ALT升高往往大于AST升高(AST/ALT<1)。但是若AST升高较ALT显著(AST/ALT>1)时,提示慢性肝炎可能进入活动期。当慢性病毒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时,转氨酶活性取决于肝细胞进行性坏死程度,终末期肝硬化转氨酶活性可以正常。
    酒精性肝炎患者可能因为酒精具有线粒体毒性及酒精抑制吡哆醛活性导致血清AST显著升高,超过ALT的升高(AST/ALT>1)。如果患者有饮酒史,且血清AST为ALT的2倍以上,则可诊断为酒精性肝炎。
    一GT在反映慢性肝细胞损伤及其病变活动时较转氨酶敏感。一GT活性75%存在于肝细胞微粒体,当慢性肝病有活动性病变时,诱导微粒体酶合成增加。在急性肝炎恢复期ALT活性己正常,如发现一GT活性持续升高,即提示肝炎慢性化;慢性肝炎患者若ALT正常,而一GT持续不降,在排除胆管病变情况下,提示病变仍在活动;在重症肝炎晚期或肝硬化时,微粒体大量破坏,一GT。合成减少,血清1,.GT含量反而降低。肝癌时由于肝内阻塞,诱使肝细胞产生大量一GT,同时癌细胞也合成一GT,致使血清—GT显著升高。
    2.胆红素肝细胞慢性受损,胆红素处理能力降低,血清直接和间接胆红素均不同程度地升高;重型肝炎患者可出现ALT快速下降,黄疸进行性加深,胆红素不断升高的“胆酶分离”现象。
    3.蛋白质血浆白蛋白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代表肝的储备功能,借以判断慢性肝细胞损伤的病变程度。在慢性肝炎时,肝细胞合成能力减低,白蛋白明显降低、A/G比倒置,这是本病的特征。一球蛋白增高的程度可评价慢性肝病的演变及预后,慢性持续性肝炎的一球蛋白正常或基本正常,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时一球蛋白呈轻、中度升高,若一球蛋白增高达40%时提示预后不佳。
    4.其他可出现凝血酶原时间(PT)显著延长、血氨升高,提示肝细胞大量坏死,预后不佳。进行病毒血清学实验,如果病毒血清标志物为阴性,且血清ALT长期轻度升高,则应考虑其他原因导致的慢性肝损伤。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慢性肝损伤

查看完整回复请点击这里:
慢性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