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一)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肝硬化(一)
关键词:兽药标准品  环保标准样品  药品对照品  美国USP标准品
    肝硬化(1ivercirrho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损伤性改变,其病理基础为肝纤维化(1iverfibrosis),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其病理过程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表现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肝硬化的实验室诊断,除诊断肝纤维化的指标可用于诊断肝硬化外,还可选用血白蛋白、酶类、胆红素等指标。
    (一)血清酶类
    1.转氨酶  肝硬化患者常有ALT和AST升高;AST/ALT比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程度;ALT和AST在代偿期或不伴有活动性炎症的肝硬化可不升高。
    2.胆碱酯酶(ChE)血清胆碱酯酶(ChE)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时活力常明显下降,其下降程度与血清白蛋白相平行,此酶反映肝脏贮备能力,若明显降低提示预后不良。
    3.单胺氧化酶(MAO)单胺氧化酶(MAO)活性可以反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及程度。如肝内轻度纤维化,其活性大致正常;若肝内有明显的纤维形成,MAO活性可明显升高。肝硬化患者纤维化形成过程已处于静止或瘢痕期,由于成纤维活力不明显,MAO可以正常。
    4.腺苷脱氨酶(ADA)血清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活性与肝纤维化程度有关。肝纤维化的突出特征是成纤维细胞数增加及细胞合成胶原的能力增强,核酸代谢加速而引起ADA活性增加。因此,ADA测定对肝纤维化有诊断价值。
    5.脯氨酸羟化酶(PH)PH为胶原合成的关键酶,肝纤维化时其活性及含量均明显升高,故对诊断肝纤维化是一个较好的指标。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肝硬化(一)

查看完整回复请点击这里:
肝硬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