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二)

关键词:浊度标准物质  食品添加剂检测  农兽药残留检测  环境监测标准物质
    【参考区间】
    5~40U/L
    【临床意义】
    1.肝细胞损伤的灵敏指标  急性病毒性肝炎转氨酶阳性率为80%~100%,肝炎恢复期,转氨酶转入正常,但如在100U左右波动或再度上升为慢性活动性肝炎;重症肝炎或亚急性重型肝炎时,再度上升的转氨酶在症状恶化的同时,酶活性反而降低,肝细胞坏死后增生不良,预后不佳;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脂肪肝转氨酶轻度增高(100~200U),或属正常范围,且AST>ALT。
    2.肝硬化、肝癌ALT轻度或中度增高,提示可能并发肝细胞坏死,预后严重。
    3.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损害如心功能不全时,肝淤血导致肝小叶中央带细胞萎缩或坏死,可使ALT明显升高。
    4.某些化学药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异烟肼、氯丙嗪、苯巴比妥、四氯化碳、砷剂等可不同程度地损害肝细胞,引起ALT的升高。
    5.其他疾病或因素  如骨骼肌损伤、多发性肌炎等亦可引起ALT不同程度升高。
    【注意事项】
    1.血清不宜反复冰冻保存,以免影响酶活性。血清置4℃冰箱1周,酶活性无显著变化,不推荐冰冻保存标本测定ALT。草酸盐、肝素、枸橼酸盐虽不抑制酶活性,但可引起反南滴绎序漏油.
    2.红细胞内ALT含量为血清中3~5倍,应避免使用溶血标本。
    3.试剂变混浊或空白吸光度值小于0.900,应弃去不能使用。
    4.有些试剂配方中含有磷酸吡哆醛,它能与部分脱辅基的酶结合,使脱辅基的酶恢复酶活性,对肿瘤化疗患者和肾病患者的样品(有一部分脱辅基的酶)来说,与不含有磷酸吡哆醛的试剂相比测得结果可以高很多。
    【评价与思考】
    1.ALT测定中存在着两个副反应:①血清中存在的α-酮酸(如丙酮酸)消耗NADH;②血清中谷氨酸脱氢酶(GLDH)增高时,在有氨存在的条件下,亦能消耗NADH。上述副反应都能消耗。NADH,使340rim处吸光度下降值(一ΔA/min)增加,使测定结果偏高。但在双试剂法,因温育期长,能有效地消除干扰反应,测定准确性高,因而是ALT测定的首选方法。
    2.本法线性范围0~1000U/L,平均批内、批间精密度CV分别为7.3%、9.2%,不准确度≤15%。
    3.标本测定中不需要标准对照,操作简便,精确性好,CV值比赖氏法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