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干预糖耐量异常中药研制成功

  糖耐量异常(IGT)是临床多发病,国内目前尚无治疗的中药制剂。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刘铜华、张祝君、寇秋爱等人创制出干预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的中药制剂。该研究最近获得了2010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二等奖。

  该项目是在国家“863”课题“治疗糖耐量异常新药夏番糖耐康胶囊临床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药糖耐康干预炎症介导的胰岛素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研究”和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糖耐康颗粒干预KKAY小鼠胰岛素抵抗作用机制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临床和基础研究取得的成果。

  糖耐量异常归属于中医学的消渴病范畴,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常见口干喜饮、神疲乏力症状,以及舌红、脉细等体征,且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经多年临床观察糖耐量异常的发生和发展,项目组首次提出糖耐量异常归属热盛阴伤、气阴不足证,治宜清热生津,益气养阴。按照这一理论,项目组创制了由夏枯草、番石榴叶、女贞子、三白草等组成的糖耐康颗粒,并首次采用自发性2型糖尿病kkay小鼠研究该药对胰岛素抵抗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糖耐康颗粒能够保护胰岛β细胞,延缓β细胞衰竭,通过提高胰岛素信号转导受体后途径中PI3-K的表达,恢复胰岛素抵抗状态下异常信号转导途径,调节信号转导途径相关靶点水平来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糖耐康颗粒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一个批准进行临床研究的干预糖耐量的中药制剂。在二期临床试验中通过对200例患者干预并与安慰剂对照,结果表明,糖耐康颗粒血糖疗效综合分析,治疗6周后对照组显效率17.43%、总有效率72.48%,治疗组显效率47.17%、总有效率96.23%。显效率、总有效率均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疗效综合分析,治疗6周后对照组总显效率19.27%、总有效率74.31%,治疗组总显效率68.87%、总有效率97.17%(n=106)。总显效率、总有效率均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糖耐康对糖耐量异常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

  本项目二期临床研究由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牵头,参加单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有关专家认为,该项目填补了中医药防治糖耐量异常的空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