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找到支原体传染能力强原因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俄找到支原体传染能力强原因
致病微生物——支原体不仅传染性强,而且善于在对己不利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不久前俄罗斯研究者通过实验发现,支原体之所以在逆境中“很能扛”是因为它能合成多种应激蛋白质,帮助自己适应环境。



        支原体能在土壤、污水和生物组织中生存,感染人和其他动物的泌尿生殖道,还能引发某些植物病害。支原体的这种广泛传播能力说明它善于在各种差异很大的环境中存活。



        俄科学院喀山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日前在新一期俄罗斯《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为了研究支原体的适应能力,研究小组挑选了支原体家族中常见的一大门类——莱氏无胆固醇支原体,并将实验对象分成AB两组。A组支原体的生活条件一切从优,而B组的生活环境则十分“艰苦”——其培养温度只有8摄氏度,不提供充足营养,它们喜爱的葡萄糖被换成其难以吸收的海藻糖。



        在如此培养一段时间后,研究者将两组支原体合成的各种蛋白质分离出来,并用质谱仪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支原体合成的120种蛋白质的数量和成分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对外界不良刺激产生活跃反应的蛋白质属于应激蛋白质。其中有111种应激蛋白质分别参与支原体脱氧核糖核酸及核糖核酸的合成,修补其受损的脱氧核糖核酸和自我保护机制,维持其细胞内物质和能量交换。此外,共有47种应激蛋白质的变化会影响支原体的毒性。



        在严酷生活环境的“逼迫”下,所有这些应急蛋白质的数量都会明显减少,但其中有几十种蛋白质会针对所有生存威胁“顽强”地进行回应,它们当中的一些蛋白质还存在于其他细菌内,并发挥类似的“救命”作用。



        参与上述科研工作的切尔诺夫指出,他和同事发现的这些应激蛋白质将成为研究支原体感染的潜在标靶,对这些“靶子”施加影响,将有望为遏制支原体和其他细菌感染提供新手段。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俄找到支原体传染能力强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