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理机能出发寻求毒瘾之谜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从生理机能出发寻求毒瘾之谜
今天是周日,对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药理研究中心主任马兰教授来说,还是一个重要的日子——世界禁毒日,一大早,她就来到了办公室,准备研究工作。“16年前,和丈夫一起从美国回来,我就开始从事‘药物成瘾机制’的研究,目标只有一个,研制出真正的戒毒药。”马兰说,“每到6·26这天,总有一种紧迫感,因为,有那么多人在等待着我们的研究成果。”



复旦大学药理研究中心位于枫林校区,马兰教授的办公室仅六七平方米,就在这里,马兰带领着10余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完成了一篇篇不断解开毒瘾“密码”的论文,站在了学术研究的国际顶峰。桌上有一份卫生部发布的吸毒人员分析表,记者与马兰的话题由此展开——



马兰介绍说,吸毒人员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戒毒难、复吸率极高。人们往往认为“复吸”是心理因素“意志力差”所致,其实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权威定义:“成瘾”是一种严重的、复发性的脑疾病。马兰解释:“现在我们知道,成瘾是药物对人神经系统产生的影响造成的,由于药物的作用,使脑内掌管奖赏和记忆部位的基因表达发生长期的改变,进而对毒品产生一种难以克制和消除的渴望。我们对毒品的成瘾机理的研究,将有助于研发去除毒瘾、防治复吸的戒毒药。”



于是,马兰和她的团队一层层剥开毒瘾之谜。“我们是从人体的生理机能出发,一步步来寻求成瘾答案的。”马兰说,其实不仅是“毒瘾”,“赌瘾”、“酒瘾”等都与脑的生理机能有关。吗啡、杜冷丁、海洛因等药物都归称阿片类物质,这些物质通过结合脑内的阿片受体发挥作用。经过最初几年努力,马兰的团队发现:毒品作用与阿片受体后,使人产生记忆并引发依赖感,是由于脑内蛋白激酶起了关键作用。



再经过深入研究,马兰又有了新的发现:大白鼠成瘾后,脑部伏隔核区域的大量与记忆和奖赏有关的基因发生“表观遗传学修饰”,其中一种名为“钙调蛋白激酶II”的物质明显增加。她的团队进一步发现,脑伏隔核“表观遗传学修饰”越多,“钙调蛋白激酶II”水平越高,大白鼠对药物的渴望越强,阻断这种修饰或降低“钙调蛋白激酶II”水平,则能抑制药物的奖赏作用和吸毒的动机。这一研究提出了戒毒的新思路:阻断基因表达改变,同时抑制成瘾的奖赏作用。目前马兰正在负责药物成瘾研究的一项国家重大项目,专门研究毒瘾“密码”,并研制新的戒毒药。



马兰告诉记者,其实自己这项研究还收获了不少“副产品”。比如,有人对某种食物的偏好也和脑部奖赏系统有关,对此的研究可能找到有效减肥的办法。去年,她和丈夫裴钢院士共同发表了一项对老年痴呆症研究的突破性成果,也源于她在阿片受体和脑生理机能的研究。说到家庭,马兰说,丈夫裴钢现在是同济大学校长,两人都很忙,但他们总能互相交流、互相支持。



记者问马兰:“你们的研究发现是否意味‘药到瘾除’的毒品解药即将问世?”她回答:“这只是基础研究的突破,对于‘成瘾之谜’还有许多问题等待破解。研制出新的药物可能还要等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也就是说,我的一生都将为寻求根除毒瘾的‘秘方’工作。”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从生理机能出发寻求毒瘾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