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蔬菜造假频现 认证机制令人怀疑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有机蔬菜造假频现 认证机制令人怀疑
有机,是目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出情况下,不少消费者的新绿洲。然而这片新蓝海未必清澈,最近各地媒体纷纷爆出,不少获得有机认证的机构出品的食材原来是“假有机”。而专家则认为,目前的认证机制不完善,导致假有机的出现,会让真有机受阻。而日前,广东从事有机行业的一些人士则呼吁,成立行业联盟,“成立出局机制,才能让局内人安全”。

各地有机蔬菜造假频现

日前,央视《焦点访谈》播出《以假充真“有机菜”》,报道山东济南一些大超市高价售卖的有机蔬菜并非有机,化学农药、化肥仍在源头使用。

媒体报道称,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李桂生承包了40多亩地种植有机毛豆和有机茄子,其中大部分已被山东泰安亚细亚食品有限公司预订收购,还有10亩不到的有机茄子则属于“跑市场的”,即在茄子成熟后自己寻找销路。李桂生介绍,亚细亚公司会对农药的使用进行严格控制,而对于他用什么化肥则不管。在他们村里,其他人种的基本上都是“跑市场的”,而对于“跑市场的”有机蔬菜,别说是化肥的使用,就连农药的使用也基本处于无人监管状态。此外,在李桂生的承包地附近,就有不少散落的工厂,一公里多外还有一家食盐加工厂的烟筒正向外喷出浓烟。

更有趣的是,有“中国有机蔬菜第一县”之称的山东肥城,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全市有机蔬菜面积已达到17.8万亩,是全国发展有机蔬菜最早、面积规模最大、编制规划最先、加工出口最多的县市。但有媒体调查显示,以当地乡乐园有机蔬菜为例,其种植面积只有30亩却被吹到6000亩。且根据记者现场所见,种植环境远达不到有机标准。

有报道称,在山东济南市银座超市马鞍山人防店中,一款“农圣庄园”牌扁芸豆包装上原本没有“有机”字样,但在超市价签上,这款扁芸豆的商品名称却变成了“农圣庄园有机扁芸豆”。还有的食品包装上只贴了“有机产品认证标志”,但没有认证机构的标志。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利客隆”超市发现,“德伟有机八宝米”的包装上就没有认证单位。不仅如此,还有的“有机食品”认证已过期或撤销。山东多家超市中均有销售的“山东荣丰食用菌有限公司”生产的多种有机食用菌,各种认证标注齐全,并标明有机认证证书编号。记者据此上“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网查询发现,证书状态显示“撤销”。

而广州也出现过类似的事件。稍早前《羊城晚报》报道称,广州最大“有机蔬菜”配送商青怡,其实只拥有“有机转换”认证,尚未正式成为有机食品,按照认证规则,其产品不可以称“有机产品”,但尚处在三年转换的第一年的青怡,已经开始宣传并在其产品上贴上有机认证的标签了。消息曝光后,有熟悉青怡的人士透露,有机行业看似光鲜,价格高,但事实上,凡是有基地在种养有机食品的,目前绝大部分还未进入盈利轨道。虽然早前青怡卖有机菜还未赚钱,每月亏损3万元左右,但现在每个月要倒贴10万元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有机蔬菜造假频现 认证机制令人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