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3000份水稻核心种质资源重测序项目在深圳启动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15日在此间成立,并与国际水稻所签署合作协议,启动全球3000份水稻核心种质资源重测序项目,显示水稻全基因组分子育种全面展开。

  该研究院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共创。

  国际水稻所所长Robert Zeigler表示,该研究院的创立表明中国政府为进一步促进国际粮食安全所需要的设施表示大力支持,尤其是中国积极参与由国际水稻所牵头的全球水稻协作组计划,国际水稻研究所非常重视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华大基因以及其他中方合作伙伴的合作,支持中国在水稻研究以及水稻改良的工作中起到的领导作用。

  深圳市长许勤说,生物育种产业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是生物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深圳将大力发展生物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到201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将突破两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生物产业年销售收入将达到2000亿元以上,这将为生物育种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机遇和广阔空间。

  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张耕耘介绍说,水稻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中国水稻传统的育种水平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水稻对中国的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随着水稻基因组研究的不断深入,基因资源已被列为21世纪的战略性资源,对基因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将是生物产业的主战场。

  全球3000份水稻核心种质资源重测序项目,包括对3000份水稻育种相关核心种质和约8000份重要种质的基因组重测序和相应的数据库搭建,并快速建立水稻核心种质的基因型和重要农艺性状的表型数据库,规模化发掘优良基因,突破水稻复杂性状分子改良的技术瓶颈,加快高产、优质、广适性新品种培育的进程,全面提升水稻分子育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