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研制"植物疫苗"替代农药有效防治植物青枯病

10月23日,记者从正在此间召开的中国微生物学会年度学术峰会上获悉,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一个研究团队经过多年努力,利用植物病原无致病力菌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植物疫苗”,替代化学农药,成功防治相关植物生长期间出现的病原,成为发展现代农业、保障食品安全的有力手段。

据该研究团队负责人、福建省农科院院长刘波介绍,这一“植物疫苗”被命名为“鄂鲁特冷”,主要用于防控茄子、西红柿、辣椒、烟草等植物的青枯病发生。青枯病是由青枯雷尔氏菌引起的一种毁灭性土壤传播病害,在我国四川、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省区发病较重。

刘波说,由于青枯雷尔氏菌存活时间长、传播快,目前还未发现有效的化学防治办法,经常给各地农业生产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研究人员利用微生物免疫抗病原理,激活植物的免疫系统,提高植物免疫能力,从而增强植物的抗病力。从2008年开始,研究人员开发出了“鄂鲁特冷”的制备方法和生产工艺,并利用它的300倍稀释液对4亩地的西红柿苗灌根试验,防治病毒效果达83%。

2010年3月,“鄂鲁特冷”在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厦门如意集团工厂化种苗基地进行扩大试验,在不施用化学药剂的情况下,有效解决了该企业蔬菜种苗长途运输中烂苗的发生,防治植物病毒的效果明显。

“目前,‘鄂鲁特冷’已进入大田试验阶段,最新试验结果表明,它能有效防治作物苗期病害,同时大幅度降低了防治费用,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刘波告诉记者,“在植物未受病菌危害前进行免疫接种,使植物获得免疫抗性,这将是从源头上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和农产品污染的新趋势和重要手段。”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的农化公司已成功开发出商品化的“植物疫苗”,相继用于防治柑橘、黄瓜、草莓的白粉病,香蕉的叶斑病,西瓜的霜霉病等。我国“植物疫苗”的研发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