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连接反应的问题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求助】连接反应的问题

我现在在做一个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已经构建了很多次了,好几个月过去了,我的构建一直都是不顺~!载体和目的片段双酶切,通过割胶回收以后,进行连接反应,然后转化,可是每次转化的结果要么是一个斑都不长,要么是长几个,长到十几个的时候,挑斑鉴定的时候有都是空的,大家能不能给点建议呢?我的目的片段是3kd左右,载体为5kd左右~!谢谢,现在比较急~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求助】连接反应的问题

我也来说两句 查看全部回复

最新回复

  • wawa (2014-6-09 17:49:40)


    我也怀疑我遇到了这种情况,是不是双酶切时不完全,导致载体自连然后转化到菌里了?
  • join (2014-6-09 17:49:55)


    我觉得不仅仅如此,因为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多挑几个斑,总会有的吧?不应该不长斑吧?
  • 小鱼鱼 (2014-6-09 17:50:15)


    如果做蓝白班筛选应该比较快
  • join (2014-6-09 17:50:51)


    我现在做回收都回收不好,因为我用试剂盒,他们的不好用,而且好像有人建议说,试剂盒能使一部分目的基因降解,且对粘性末端有一定影响,我就不用了,现在用酚氯仿抽提,可是两次了,都没有回收回来,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因为我的片段有3000bp,应该很容易回收回来的~!◎
  • redbutterfly (2014-6-09 17:51:11)


    如果挑的是空的话,可能是发生了载体的自连,你是不是没有设立对照呢,即不加目的片断,只用双酶切后的载体涂板子,如果对照也长了很多或者长的和你的实验板子差不多,那可以比较肯定的认为是发生了载体自连了。
    载体自连可能是由于以下几种原因引起的:
    1:载体没有切完全,
    2:转化时,载体和目的片断的比例不合适
    针对第一种情况我的经验是切载体的时候,载体的量放小一点;酶切时,酶一个一个的加,若还不行,就只好切两次了
    针对第二种情况,你可以在回收完之后,给DNA定个量,然后按DNA的量设计合适的载体和目的片断的体积,如果嫌麻烦,也可以在转化的时候将载体和目的片断以不同比例混合试一试。
  • join (2014-6-09 17:51:27)


    谢谢,那要是不长呢,什么斑都不长呢?
  • redbutterfly (2014-6-09 17:51:46)


    感受态有没有问题呢
  • redbutterfly (2014-6-09 17:52:03)


    还有啊,你的目的基因和你的载体大小差不多,载体说明书上有没有提供该载体的最大容积呢
  • join (2014-6-09 17:52:19)


    不应该是感受态的问题,因为我的感受态我重复过好几次了,也拿别人的感受态比较过~!我用的载体倒是没有注意倒这个问题,不过呢,同系列的就有人连接成功过,他跟我说没有问题,我也连上一个了,不过没有表达,现在正在测序呢,所以最大容积的问题好像不是影响因素啊!◎
    谢谢你啊,你做的是那个方面的呢?
  • wood533 (2014-6-09 17:52:37)


    我感觉是你双酶切做的不好.
    如果是这样的话,给你的建议是把目的片断连接到T载体上,在双酶切回收.或者是PCR产物直接双酶切(这中情况你要考虑你的保护碱基的个数,不是所有的加两个都可以,最好是加到6个).
  • join (2014-6-09 17:52:58)


    哦,保护性碱基我加的时候参考了很多,加了4个和5个,连到T载体上再切下来是不错,可是那样的话,因为我用的是PCUm-T,上面本来就有我的酶切位点,再连上的话不是具有相同的两个酶切位点了吗?那再切的话,就不能保证你要的目的基因 了啊?~!~!
  • abc816 (2014-6-09 17:53:21)

    QUOTE:

    原帖由 join 于 2014-6-9 17:52 发表 bbcodeurl('http://bbs.antpedia.com/images/common/back.gif', '')

    哦,保护性碱基我加的时候参考了很多,加了4个和5个,连到T载体上再切下来是不错,可是那样的话,因为我用的是PCUm-T,上面本来就有我的酶切位点,再连上的话不是具有相同的两个酶切位点了吗?那再切的话,就不能保证你要的目的基因  ...
    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极少会发生你所担心的情况,再说你构建完表达载体后还要鉴定的。你遇见的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就是因为PCR产物直接酶切不完全。建议你片段和载体的回收最好用胶回收的方法,直接抽提沉淀不能很好的去除酶切下的小DNA片段,影响连接效率。
    建议:
    1、PCR产物,胶回收,定量;
    2、回收片段与T载体相连,摩尔比3-10:1;
    3、转换,兰白斑筛选,PCR、酶切鉴定,并找一个或多个阳性克隆测序;
    4、双酶切测序正确的载体,胶回收目的片段,定量;
    5、胶回收双酶切的表达载体,如果两酶切位点很近或酶切体系相差较大,建议先用一种酶切,电泳检测后抽提沉淀,再用另一种酶切;
    6、连接片段与载体,最后做载体自连的对照和质量对照;
    7、鉴定阳性克隆。
    加上测序的时间大约两周吧!祝好运!
  • abc816 (2014-6-09 17:53:41)


    刚才没有注意到你的片段有3kb,如果T载体和目的片段大小相当的话会比较难连!
  • join (2014-6-09 17:53:58)

    跟T载体连接的话,如果用双酶切,那么这两个酶切位点是自己设计的还是载体上原来就有的啊?如果是自己设计的,那么如果载体上也有这两个酶切位点的话,不就冲突了吗,如果不用自己设计,而是载体上就有的两个酶切位点,那么在切的时候不就增加了一部分从载体上切下来的碱基序列吗?我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我说的意思~!还有你说的定量,怎么定量啊,不是大体上估计一下就好了吗?
查看完整回复请点击这里:
【求助】连接反应的问题